社會治理,用創新寫出“南京答卷”
|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是防范重大風險、化解突出矛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抓手。9月10日下午,南京召開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動員部署會。 南京是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怎么辦、怎么干、怎么抓? 全市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法治建設滿意度名列前茅,群眾安全感進位明顯;網格規范達標率持續排名全省第一;連續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作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南京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實踐,探索出中心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活用大數據,實現市域“一網”全覆蓋。 南京以大數據應用為手段和支撐,探索構建以社區治理一體化平臺為“末梢”、以市區街聯動指揮平臺為“中樞”的大數據平臺體系,推動實現風險隱患實時感知、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工作指令精準落地。 市級大數據研判分析平臺分為全景網格、網格工作、研判預警、監督考核四大部分,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時反映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變化,智能分析研判社會治安穩定形勢。區街兩級聯動指揮平臺與市級平臺互聯互通,及時響應居民訴求,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創新“網格+”,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 對3008個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發揮物業企業主體責任,利用物業管理信息化系統,對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監控。對2276個無物業小區,按照屬地原則,由街道社區干部、社區民警、網格員、志愿者組成專門隊伍,落實封閉管理等防控措施,確保疫情有效得到控制。 網格化是近年來我國順應社會結構新變化、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關鍵之舉。南京在劃分全市12545個網格的基礎上,創新“網格+黨建”“網格+警格”“網格+安全生產”“網格+小區”等一系列社會治理新形態,探索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資源在網格內聯用、問題在網格內聯治、服務在網格內聯動。 練就“鐵腳板”,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好制度”不如“鐵腳板”。為鍛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我市以練就“鐵腳板”為目標,打造“政法網格員”隊伍,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常態化;首創南京網格學院,以專業化培訓,提升人才隊伍服務能力。 南京網格學院于2018年5月14日掛牌成立。作為全國首家網格學院,該學院目前已具備教學、科研、展示、調度、信息化及生活保障六大功能。2019年,該學院共舉辦73期培訓班,承接了省級、地市級等多批次外地培訓任務,年度培訓學員6000余人,各網格分院培訓學員萬余人次。 市委政法委還發動全市各級政法機關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法學會會員等報名作為兼職網格員,打造“政法網格員”隊伍。目前,南京全市報名“政法網格員”共1.6萬余人,實現每個網格至少配備1名“政法網格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今年4月,中央政法委會議提出,把加強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撬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戰略支點,積極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力求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經省委政法委篩選、中央政法委審批,我市5月29日被確定為第一期試點地區。 試點以3年為一期,2020—2022年為第一期。期滿后經過自評認為能獲得90%以上分值的,可由市級黨委政法委牽頭向省級黨委政法委提出申請,經省級黨委政法委組織考核初審,報中央政法委復審驗收。對驗收合格的,授予“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并通報表揚。同時,試點工作將納入全國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8月21日,市委市政府成立南京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全市51家單位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9月7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南京市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未來三年南京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和方法步驟。 按照行動方案,今后我市將扎實推進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手段創新,積極把治理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域社會治理效能。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南京將努力爭做全國試點“示范市”、社會治理“排頭兵”,為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展現南京作為、提供南京經驗、作出南京貢獻! (馬道軍 寧政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