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讓大批執法力量“下沉”到底
|
8月25日,南京市秦淮區五老村街道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對文化大廈5樓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發現現場沒有配備滅火器等消防設備,不符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執法人員現場開具整改通知書后立案查處,次日,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參與此次執法的張書毅告訴記者:“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前,街道發現這類違法行為,只能上報后等區應急管理局派人執法。”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一整套符合城市中心區特點的制度設計。 街道承接162項行政處罰權 作為南京主城核心區的秦淮區,無論是城區特點,還是執法體制矛盾,都具有相當的典型性:面積小、人口密、市場主體多樣。在過去的行政執法體制下,不可避免地處于街道“看得到、管不了”、上級部門“管得了、看不到”的窘境。 破解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執法擾民和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等問題,是中央要求開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初心。我省2015年開始試點綜合行政執法改革,2018年出臺《關于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選擇13個縣(市、區)進行縣域改革試點。據省委編辦8月底統計,13個試點中,10個完成行政處罰權賦權,3個上報方案、等待批復;基本都已出臺縣級、鄉鎮(街道)執法權責清單、網格監管責任清單。 作為試點地區,南京市秦淮區2019年12月啟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經省政府批準開展賦權:教育、商務、民政、科技等部門主要面向市場主體,部分行政處罰權向區市場監管局集中;建設、房產、水務、人防等部門與城市治理相關,部分行政處罰權向區城管局(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一些與街道日常管理關聯密切、行使頻率較高、技術門檻不高、查處需要即時快速的行政處罰權,如市容市政、城市綠化、排水與污水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權限,賦予街道。 11個部門的225項行政處罰權,分3批集中到區城管局、市場監管局以及12個街道。秦淮區委編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集中到區城管局、區市場監管局的63項行政處罰權,涉及8個部門。這些部門原來僅有少量持證執法人員,多年來辦案很少,甚至“零執法”,而區城管局、區市場監管局有執法隊伍,執法人員經驗豐富,行政處罰權集中有利于把好執法關。賦予街道的行政處罰權,一共162項。秦淮區司法局執法監督科科長姜曄說,改革后執法人員可以綜合使用多個權限,告別“單打獨斗”“各管一段”,執法效果更好。 執法力量“下沉”到底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俞軍介紹,我省明確執法隊伍整合要求:市級,在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領域實現“一個領域一支隊伍”;縣級,組建5-7支綜合執法隊伍,形成“一個部門一支隊伍”的格局;鄉鎮(街道)應做到“一支隊伍管執法”。我省13個試點縣(市、區),全部完成執法隊伍整合,全部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出臺人員下沉激勵政策。 具體到秦淮區,根據城市中心城區的治理需要,在區級層面設立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大隊、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實現“一個領域一支隊伍”;12個街道全部設立綜合行政執法局,整合街道原安監站執法人員、區級“下沉”執法人員,實現“一個街道一支隊伍”。 秦淮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棟林介紹:“區城管局80%的執法力量、區市場監管局70%的執法力量‘下沉’到街道,由街道打破人員身份限制、統籌使用、統一考核。” 改革前,張書毅是原秦淮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派駐在五老村街道工作。改革后,他作為“下沉人員”,成為五老村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一員。他告訴記者:“以前我要兼顧大隊、街道兩邊的工作安排,現在專注于街道執法,工作效率高了,在街道的歸屬感也強了。” 為了給執法人員賦能,秦淮區司法局組織街道執法人員全員培訓,對街道法制審核人員及輔助參與法制審核的律師進行業務培訓。洪武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倪軍感到,改革后街道執法人員的責任、壓力都大了,但區里的“帶案培訓”“跟班培訓”幫助很大,7月辦一起違規裝修案件,第一份當事人筆錄就在區應急管理局指導下完成。 綜合執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秦淮區的改革中,與行政處罰權一同下放街道的,還有財政事權,確保執法經費、辦公用房、車輛設備全部在街道到位,印章、文號、執法文書模板全部統一到位,綜合行政執法證全部發放到位。 秦淮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進程,剛好與疫情防控打了個遭遇戰,顯示出執法下沉的優越性。按照改革的制度設計,秦淮區設立區、街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劃分綜合網格、專屬網格,讓執法人員進入網格,且打通網格員、執法人員、職能部門之間的互動路徑。上半年秦淮區12個街道克服疫情影響,有序開展執法活動,一共辦理行政處罰案件783件、罰沒金額277.7萬元,開展行政檢查4535次。 5月初,五老村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發現,一個養老院改造項目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施工。考慮到疫情因素,且該項目屬于區重點民生工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啟動重大案件會審,最終依法以“小懲大誡”的形式要求涉案單位停工整改。8月,該單位取得《施工許可證》后,規范安全施工。 秦淮區委書記林濤告訴記者:“秦淮區將縱深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完善區街指揮調度體系,強化小餐飲監管、電動自行車整治、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快速響應和應急處置機制,進一步推進區域聯防聯控,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吳江、如皋、阜寧等試點地區,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省委編辦介紹,我省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正在探索建立“大數據+指揮中心+執法隊伍”的綜合執法新模式。市縣鄉三級指揮中心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平戰結合:市級指揮中心聯動指揮,指揮調度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重大、復雜行政執法事項或黨委政府專項行動等;縣級指揮中心實戰指揮,將單一執法事項推送至相應執法隊伍及具備執法權的部門,對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重大、復雜行政執法事項進行指揮調度;鄉鎮指揮中心對常見多發、簡單易處的事項靠前指揮、及時調度。13個試點縣(市、區)中,9個縣級指揮中心、10個試點地區所有鄉鎮(街道)指揮中心,已經實體化運行。(徐冠英 王曉映 馬鍇 楊晶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