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財政廳:“財政困難”不是問題久拖不決的借口
|
大學生村官離職4年仍被拖欠職業年金,只因財政困難?40多年的老農橋遲遲未能列入危橋改造計劃,因為資金有限?……在9月7日的《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全媒體直播節目中,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沈益鋒現場回應稱,保障基層民生是各級財政部門的職責所在、使命擔當,不能有絲毫含糊,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不作為。 南京的呂先生打來電話反映,2012年至2016年,他曾在淮安市淮陰區擔任大學生村官,之后考入南京一家單位。由于淮陰區一直沒有給自己繳納職業年金,導致新單位的職業年金無法續繳。呂先生曾多次聯系淮陰區人社局和財政局,要求將欠款補齊,但得到的回復都是財政困難、沒錢。 職業年金是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為雇員或公職人員提供補充養老保險的總稱,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對于呂先生反映的問題,淮陰區財政局社會保障科相關負責人回應,根據《江蘇省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實施辦法》,職業年金財政全額供款單位繳納部分可以記賬,退休一個或調走一個再繳清一個。但由于財政困難,很多人調走或退休后,淮陰區并沒有按照文件要求繳清單位應繳部分。除了大學生村官,淮陰區的教師、公務員等其他財政全額撥款的單位工作人員也面臨同樣問題。由于財政資金缺口較大,僅大學生村官這個群體的職業年金問題就涉及資金將近200萬元。 淮安市財政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楊軍在節目連線中表示,目前淮陰區人社局已安排200萬元資金,確保跨區調動人員能夠及時轉移接續,退休人員待遇不受影響。她表示,呂先生反映的問題在9月底之前可以解決。 根據群眾反映情況,拖欠職業年金問題在蘇北、蘇中等一些地方同樣存在。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處長朱麗菁說,考慮到地方財力問題,國家在制度設計之初就規定,對于財政全額供款單位的單位繳費部分,可以采用記賬方式,“但不管是哪種方式,在職工退休或發生工作調動時,必須把記賬部分做實,發生一個做實一個,確保職工的個人利益不受到損害。” 同樣是以資金緊張為由,海安市墩頭鎮遲遲不將該鎮鳳陽村一座40多年的破舊農橋列入危橋改造計劃。“現在生產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到養蠶的時候,我們用三輪車馱桑葉都不好馱、不敢馱。”村民向節目組反映,每次經過此橋都是步步驚心。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破舊危橋橋面由9塊水泥板搭建而成,寬3米多,長30多米,橋面有多處維修過的痕跡。由于橋面狹窄,兩側沒有護欄,此前曾發生過村民從橋上跌落的事件。村民曾多次向村委會、鎮政府反映,但都沒有結果。鳳陽村黨支部書記吳義桂坦言,老橋壞過好多次,也修過好多次,的確是一座危險系數高的農橋。“但是上級政府也找了,職能部門也找了,他們說危橋改造計劃有限,叫我們不要著急。”對此,墩頭鎮財政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由于鎮里水網密布,需要改造的危橋數量多,配套的財政資金有限,只能逐步解決。 節目現場連線南通市財政局副局長郭垂慶,他介紹,農橋改造工作在南通已推進10多年,完成農橋改造7000多座。從視頻中看,鳳陽村的老農橋屬于需要重建的危橋,市財政局將督促地方將這座農橋列入改造項目庫中,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不讓危橋改造卡在資金環節?郭垂慶認為可以多措并舉,比如,南通是全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試點市,可以把農橋改造和新建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一并實施,也可以通過正在推進的河道整治項目來解決一批急需解決的農橋建設。(顧 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