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博一體化,讓南京人記住了“博望”
|
對于南京人來說,馬鞍山是都市圈內熟知的“小兄弟”,轄區的當涂縣也常有耳聞,但博望區很少聽說。然而近來由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跨界示范區之一的“寧博一體化”密集互動,博望這個2012年才成立的新區(劃轉當涂縣博望鎮、新市鎮、丹陽鎮成立),如今名氣越來越響。 8月底,寧博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六個專項”協議簽訂。此前,江寧區主要領導主動拜會博望,雙方商定深度推動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標桿,為“橫溪—博望”566平方公里區域注入高質量發展動能。 同根同脈,兩個丹陽自古一家 “一腳踏兩鎮 ,雞鳴聞兩省”——南京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和馬鞍山博望區丹陽鎮隔街相望,不但街名相同,居民操同一方言,還趕同一個菜市場、逛一條商業街。為了區分開來,兩地根據方位的不同,把博望丹陽鎮叫“南鎮”,橫溪街道丹陽社區叫“北鎮”。 “歷史上,南鎮和北鎮本是一家。”博望區丹陽鎮黨委書記邵長海說,兩地同屬“吳頭楚尾”,公元前221年秦朝推行郡縣制,設丹陽為丹陽郡。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將先前的江南省劃分為江蘇、安徽兩省,省界線通過丹陽鎮的中心,才將丹陽鎮一分為二,于是就有了兩省共一鎮、一鎮兩丹陽的格局。 生活在丹陽的居民每天打開家門,往左幾米是博望區,往右幾米是江寧區,走動密切、相識相熟。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兩地的糧票、油票、布票也都可以通用。 在丹陽,農貿市場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既是江蘇、安徽的界線,也是兩地共同的“菜籃子”。每天一早,市場內就擠滿了橫溪、博望的居民。商業一條街也為兩鎮居民“共有”,好多居民買完菜,再到街上買些日用品。“靠得這么近 ,哪有江蘇、安徽之分,我們都說自己是丹陽人。”當地居民說。 除了“共用”一個丹陽古鎮名,兩地山水也是緊密相連,一條丹陽河貫通兩鎮,一座橫山隔開了兩鎮。共同的文化和山水背景,相對封閉的環境,在兩地誕生了共同的愛情傳說,“合寫”了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江寧橫溪街道“大福村”原名“大傅村”,傳說是董永做長工的東家傅員外家所在,也是七仙女與董永故事的主要發生地;與大福村一山之隔的博望區丹陽鎮董山里,則是董永的出生地。黃梅戲名劇《天仙配》就取材于丹陽。 發展落差,就是合作共贏空間 然而兩個丹陽分屬于躋身“蘇南第一方陣”的江寧區和馬鞍山新成立的博望區,兩地的發展落差還是明顯的。記者驅車到寧博一體化示范區轉一圈,能夠感受到兩地城鎮風貌、美麗鄉村、道路環境的差距。 “2019年,江寧地區生產總值和整個馬鞍山市相當,而博望只是馬鞍山的一個區。”博望區委書記郝軼琦坦言,2012年博望區成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接軌南京,承接江寧的輻射。她認為,兩地的發展落差往往是合作空間。博望空間資源相對富余,亟需引進現代產業,導入頭部項目。而江寧產業先進,空間資源緊缺,產業發展有外溢需求,寧博牽手,讓兩個城市優勢疊加,合作共贏。 寧博一體化發展,橫溪是江寧的“橋頭堡”,從過去江寧的邊界鎮走到長三角一體化的前沿。這個定位南京現代農業主導的街道,因為美麗鄉村和民宿旅游聞名,擁有南京業態最豐富、床位最多的民宿酒店,接軌博望騰挪開了發展空間。橫溪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偉軍介紹,在原30平方公里合作示范區基礎上,雙方商定將橫溪街道全境(215平方公里)與博望區全域(351平方公里)納入合作范圍,形成566平方公里協同共建區。 跨界合作,交通先行。南京大都市“羽翼”下的博望,占盡南京交通對外輻射的先機,距離祿口機場只有18公里,到寧高城際不到10分鐘車程,為此博望開通公交線連通寧高城際線,將來揚馬城際(經過祿口機場)也將設立博望站,南京機場二通道距博望也不遠。為緊密銜接各類軌道、高快交通,橫溪和博望著手打通4條省際斷頭路,推動開通博望至江寧的公交線路。 民生共享,“江寧服務”延展博望 “‘攔路虎’終于拆除了,不用再繞道十幾公里,搞運輸方便多了。”8月31日,來自馬鞍山的貨車司機周浩,行駛在橫溪街道七仙大福村的一條省際道路上,豎在這里多年的“限高限寬架”剛剛被拆除。 從拆除“限高限寬門”開始,江寧和博望著手打破各類行政壁壘。8月28日,江寧、博望簽訂“六個專項”協議,在社會治理、區域供水、生態環保、聯合辦學等各方面,“一碗水”開始端平。 “今后,博望居民都喝上更干凈更放心的‘長江水’了。”邵長海告訴記者,目前博望丹陽鎮居民飲用水只有32項檢測指標,而江寧輸送來的水則有140多項檢測指標。江寧水務集團將承擔博望的區域供水,到2021年,博望全域將用上江寧輸送來的“長江水”,污水也將一并收集處理。 一條丹陽河流經蘇皖兩省,過去因為防汛、治水曾多次起過紛爭,如今建立“聯合河長制”,分段包干管理。“這就避免了過去‘上游不管下游,下游埋怨上游’的局面。”王偉軍說,今年夏天丹陽河水位暴漲,防汛形勢嚴峻,兩地依托一體化示范區工作機制對接,打贏了防汛保衛戰。 兩地民警在一間辦公室里辦公,出現警情一起出警,日常一道巡邏……這是記者在“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看到的情景。根據新簽協議,“兩省一街警務室”提檔升級,雙方共配置6警40輔進駐辦公(兩區各配置3警20輔),司法所整體進駐,為示范區營造良好綜治環境。 教育合作也開始破題,江寧區百家湖小學和馬鞍山市丹陽中心學校聯合辦學。博望區教育局局長魏小勇說,百家湖小學指派一名副校長和多名骨干教師組成教學管理團隊入駐學校,使學校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在馬鞍山市都是一所示范學校。 產業協同,一二三產齊頭并進 產業協作是區域合作的“最高境界”。事實上,早在“寧博一體化”之前,一大批“南京籍”企業已沖破行政邊界,到土地、人力成本更低的博望投資興業。 2015年,生產空調壓縮機的南京奧特佳投資10億元落戶博望區丹陽工業園,建成汽車空調關鍵零部件基地,產品從渦旋壓縮機到渦旋、活塞壓縮機,如今新上新能源壓縮機生產線,成為國內九成以上汽車品牌的空調壓縮機供應商,帶動上游的供應商也來到丹陽工業園,謀劃再建一個占地100畝的新能源汽車電動空調壓縮機項目。 奧特佳的成功起到了示范效應,整個丹陽工業園上百家企業中,南京企業占據“半壁江山”。2019年,又有8家南京高端智能制造、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5G通信類企業落戶。 從丹陽到博望,利用毗鄰南京的區位優勢,招商引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去年以來,住方智能工廠、津上高端精密數控刀塔車床整機及母材等5個項目從南京等地匯聚博望,簽約了總投資20億元的汽車后市場產業鏈基地項目。 推動跨界協作,寧博一體化指揮部已合署辦公,雙方共同謀劃建設占地1000畝的“寧博創智谷”項目,承接南京和江寧的產業輻射。 雙方合作的領域不只是二產項目。橫溪街道溪田農園是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規劃南拓博望,打造10平方公里的溪田南片區,創建“江南風,小鎮味,時代范”的城鄉融合示范區。博望區宣傳部部長湯德生還倡議借“寧博一體化”東風,橫溪、博望攜手開發“七仙文化”,唱響跨界合作的“天仙配”,叫響“寧博一體化”文旅品牌。(趙冉 顧巍鐘 朱夢云 任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