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市慈善總會募集1000萬元支持蘇北五市救助困難群眾
|
9月5日是“中華慈善日”,本周為江蘇慈善周。為“幫特困、助急難”,江蘇省、市慈善總會共同募集1000萬元,讓公益搭上商業金融、共享經濟、網絡科技等新元素的順風車,激活全民慈善力量,支持蘇北五市深度救助困難群眾。 幫特困,精準把脈群眾需求 截至去年底,全省六大貧困片區的大部分困難家庭已經脫貧。但近期調研發現,因為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農村低收入家庭中“支出型”貧困問題仍然突出,因病因殘等原因造成的剛性開支很大,極易返貧。為此,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聯合蘇北五市民政局、慈善總會,共同實施慈善“幫特困、助急難”行動,在政府救助基礎上,鏈接慈善資金,分類救助重點困難人群。 今后一年中,凡是因遭遇火災、爆炸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財產重大損失在5萬元以上,未獲得相應賠償或在獲助后負擔仍重、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一次性救助5000元。因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中斷,一次性救助5000元。因突發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醫療費用支出過大,收不抵支,導致生活暫時困難,個人承擔費用在3萬-5萬元的,一次性救助5000元;個人承擔費用在5萬元以上,一次性救助1萬元。 精準把脈困難群眾需求,簡化各類救助程序,各地民政、慈善在救助系統中主動發現困難對象,申請對象只要填寫一次表格,各部門就能聯動辦理。經縣、市慈善總會審核后,慈善再救助款項將直接撥付受助人賬戶。 搭快車,全民助力“指尖慈善” 今年“99公益日”,江蘇慈善機構線上全面發力。這一發自民間的全民公益行動日進入第六個年頭,全省將上線100多個公益慈善項目,按需設計“互聯網+慈善”,激活全民“指尖慈善”力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傳統慈善機構的捐款主要來自大企業和知名慈善家。而全民網絡募款活動,刷新人們對網絡募捐的看法。借助傳統公益機構、企業、媒體的合力,“99公益日”的影響力從線上延展至線下,從公益行業延伸到社會大眾。 今年“99公益日”,徐州七彩繽紛慈善義工服務隊推出助學、助老兩個線上項目。助學項目將資助17名家境貧寒的鄉村優秀學子;助老項目資助慈善義工探訪陪伴老人,開展節日文藝、假期旅游、慶生活動等。沛縣魏廟鎮曾樓小學有4名學生從小失去父母隨祖輩生活,成了事實孤兒。七彩繽紛的義工們堅持每月去沛縣看望他們,每月資助200-400元生活費,逢年過節還為孩子們添置新衣和學習用品。 南京市慈善總會專門為公益日舉辦網絡募捐培訓會,并上線“圓夢助學與愛同行”“情暖夕陽愛老助老”等子項目,聯動70多家公益組織,通過能力建設、配捐支持、項目合作等方式,與公益組織建立長期可持續合作模式。 慈善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一點點。調查顯示,2015年網絡發起“99公益日”以來,單筆捐贈金額逐年下降,捐贈總額卻不斷上升。受助對象的具象化、項目設置的差異化和捐贈群體的多元化,帶來公益慈善的大繁榮。 廣融合,要幫就幫最難處 近年來,慈善精準扶貧行動在蘇北重點片區扎根,切入點準,善款得以用到最難處。 泗洪縣居民王春華(化名)4年前患上淋巴癌,為治病,一雙兒女不得不結束高中學業,踏入社會打零工。“慈善精準扶貧大病保險項目”實施后,她獲得慈善保險賠付10萬元。 善款如何善用,讓扶貧更加精準?省慈善總會深入蘇北貧困片區調研發現,因病因殘致貧占整個貧困人口的64.9%,是貧困中的貧困。雖然江蘇已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但仍未完全解決群眾因患大病承擔的重負,“病倒一個、拖垮一家”時有發生。 為啃下這個最難啃的硬骨頭,省慈善總會與保險公司合作,實施慈善精準扶貧保險項目,為蘇北六大貧困片區13個縣(區)、49個鄉鎮23.96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重病患者的醫療費自負部分提供理賠。據統計,兩年多來,全省共支付慈善保險2000萬元,每年有幾十萬人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建立大扶貧格局,省慈善總會聯合相關部門發起駐蘇央企慈善精準扶貧三年行動,29家駐蘇央企協議認捐7000多萬元。省慈善總會還聯合多部門發起“殘疾人光伏扶貧項目”,共出資9000多萬元,為蘇北5000戶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受助家庭年增收達3000元。“光彩慈善安居工程”目前已幫助600戶家庭搬進新居。(唐 悅 徐 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