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特展” 在南京博物院開幕
|
8月28日下午,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南京博物院和江蘇省國畫院聯合承辦的“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特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
據介紹,江蘇作為大運河起源地和申遺牽頭城市所在省份,始終致力于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志和閃亮名片。為了體現大運河文化帶的豐富蘊藏和建設成就,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運河藝術史詩》百米長卷美術精品創作應“運”而生。
“大運河是一條生機勃勃、跨越古今的文化大動脈,悠悠兩千年,迢迢四千里,中華民族鬼斧神工的創造,留下的不僅是人類物質文明的遺產,更重要的是一種能耐勞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承傳。”南京博物院有關負責人說道。 走進展廳,可以看到《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正在徐徐展開,這幅長135米的畫卷從時間、空間、文化等多個維度,通過藝術家手中的畫筆,把大運河全域散落分布的文化瑰寶串成“珍珠項鏈”,繪制當代的《清明上河圖》,讓經典生動再現。
其中,上卷以描繪與大運河有密切關系的歷史人物為主。著重表現了中國大運河的開鑿、發展、西進、通航等歷史進程。通過四個篇章,講述了大運河開鑿、發展、西進、完成的2500年歷史,再現歷史時空中人物的時代特質及精神面貌,展現了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價值;下卷以描繪大運河兩岸的山川新貌為主,展現了中國大運河沿線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與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 在展覽中,除了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百米巨作,同時,還可以了解畫作創作背后的故事。百米長卷由丁帆作序,江蘇省文旅廳廳長楊志純題跋,夏堅勇、葉兆言等文學名家撰寫各篇章文字介紹和題記,全部文字由孫曉云書寫,趙彥國治印。詩、書、畫、印等多種藝術樣式在這里和諧交融,形成了既磅礴開合、又細致入微,具有高度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讓觀眾在縱覽大運河迷人風光的同時,得以全景領略大運河歷史人文的無窮魅力。(沙芳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