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打好保市場主體“組合拳”交出滿意答卷
|
新華網南京8月30日電(沙芳如)留得青山,贏得未來。保市場主體在“六!敝芯哂兄匾匚唬潜>用窬蜆I、保基本民生等的前提和基礎。企業一頭連著就業民生,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 面對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江蘇省各項服務一直“在線”,各地連續打出服務保障“組合拳”,通過紓困提質、減租金、降稅費、優營商環境等舉措,助力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紓困提質 稅費減免真是‘雪中送炭’ 減輕企業負擔,減稅降費是主力軍。一直以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為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面臨著很大的生存與發展壓力。 “沒想到優惠來得這么及時,稅務部門將‘稅務直通車’開到了我們企業,重點對社保費減征、年度虧損延長結轉年限等政策進行宣傳解讀!边B云港自貿試驗區的中哈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感慨道。 然而,為了確保納稅人、繳費人第一時間知政策、會操作、能享受,讓減稅降費跑出“加速度”,江蘇稅務部門準確把握政策特點和納稅人實際需求,建立健全政策落實快速響應機制,積極拓展非接觸、智能化的辦稅新舉措,借助“云課堂”、微信交流群等渠道,打通稅企交流“快速通道”,同時運用稅收大數據,“點對點”主動提醒、解讀政策、回應關切,確保優惠政策直達市場主體。 從紓困角度來看,既要解決融資難題,又要降低企業負擔,幫助企業輕裝前行。作為市場主體的主要監管部門,江蘇市場監管局開出在落實紓困惠企政策中“保”、在優化營商環境中“!薄⒃谝幏妒轮惺潞蟊O管中“保”、在擴大消費需求中“!、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在推動創新發展中“!钡摹傲!彼幏。 據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運用動產抵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024.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98%,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支撐。鹽城市市場監管部門辦理動產抵押登記202件,幫助市場主體融資90.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6倍。 小微企業吸納著大量就業人口,是市場經濟的中堅力量。江蘇還減免中小企業委托檢驗檢測費、部分特種設備檢驗費、醫療器械和藥品注冊費等費用1.28億元,對1171個有輕微違法行為的市場主體實行免罰。 政策扶持 企業自救應變考驗硬實力 受疫情影響,今年年初很多外貿企業難以掌控生產,訂單與用工的“動態不平衡”的問題出現在了許多企業身上。在重重困難中,一個個企業自救、政策幫扶、化解危機的故事也在不斷上演。 “我們公司主要是出口服裝服飾,鞋帽類的產品,3月初由于疫情影響,歐美不少商店都關門了,部分客戶的常規訂單也停下了!苯K曼諾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建新說道,對此我們公司決定尋找新航向,全力開發醫療產品,積極對接生產乳膠手套或口罩的工廠。 隨后,王建新在外貿企業群中提問,“我們是一家出口服裝的外貿公司,擬出口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請問需要什么資質嗎?”群內多位企業朋友提供相關信息,包括防護物資出口通關申報指引、歐盟發布的防疫產品的符合性評定和市場監督程序建議等。 然而,在企業展開“自救”的同時,政府部門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幫扶小微企業調整運營戰略,突破困境,增強發展動力。 江蘇省商務廳發動全省商務系統統籌推進醫療物資有序出口,形成了多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在省商務廳指導和支持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和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申報商務部“白名單”,幫助企業取得出口資質。截至7月30日,全省384家醫療物資和68家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通過審核,數量位居全國第二。 在企業申報過程中,省商務廳盡職盡責,做好專業咨詢指導;跟蹤落實,及時對接企業需求;優化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和申報效率,全力為企業醫療物資出口保駕護航。 “我們也在新的領域不斷嘗試和摸索,我們非常感謝商務廳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對我們的幫扶,更為我們注入了強心劑!”王建新感慨道。 優化營商環境 為經濟發展蓄能提效 栽好營商環境這棵“梧桐樹”,才能吸引更多“金鳳凰”。保市場主體不僅在于紓困,還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優化營商環境是其中重要一環。 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出臺"促進經濟循環暢通蘇政50條""支持企業平穩發展18條"等一系列政策,各地持續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不見面"審批服務,鼓勵互聯網平臺對個體工商戶放寬入住條件、降低平臺收費,系列"組合拳"取得良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用好市場監管“政策工具箱”,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從整合環節一窗通辦,到壓縮時間半日辦結;從持續推進企業多證合一,到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從審批免帶證照、少帶證照到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從市場主體名稱自主申報到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等等。 從全省來看,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壓縮至2.01天,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時限壓縮58%。據數據顯示,南京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103418家,其中二季度同比上漲24.2%。這樣的速度,離不開企業開辦全流程實時在線一體化管理和全環節半日辦結。 “以新辦企業登記為例,我們現在除了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推行‘一窗受理、一表填報’之外,還以‘全鏈通’綜合平臺為依托,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涉及事項的整體時間。”據南京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因地制宜。其中,南京“寧滿意”、“蘇州最舒心”以及昆山“昆如意”等,成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特色品牌;南京落實“先解決問題再說”機制,“一網通辦”事項將比去年翻兩番;蘇州設立15個聯動創新區,讓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拓展為全市發展優勢等。 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江蘇將繼續落實“六穩”“六!币螅@保市場主體出實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全省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讓企業和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