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先進海上移動科研平臺 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今天下水
|
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央廣網發 中山大學供圖) 央廣網廣州8月28日消息(記者鄭澍)致力于建設國際先進海上移動科研平臺,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今天(28日)在上海長興島下水。 “我命名你為‘中山大學’號,愿你承續并光大中山大學永恒的家國情懷,滿載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和建設者的熱切期盼……” 今天(28日)上午,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高大威武的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 “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船長114.3米、型寬19.4米、型深9.25米,具備I類無限航區(毗鄰冰區,抗冰加強CCS B3級)全球航行能力,是目前國內設計排水量最大、創新技術高度集成的新一代綜合性科考船。該船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力15000海里,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據介紹,科考船2016年6月獲教育部批準立項后,經過項目可行性研究、船舶初步設計、承建船廠及科考設備招標等階段,于2019年10月正式開工建造,預計于今年(2020年)年底試航。
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央廣網發 中山大學供圖)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科考船建成后,將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面向全球開放的多學科、多領域、多功能的海上移動科研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滿足國家對深遠海科學研究、高新技術研發以及高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提升國家海洋科技綜合實力,促進海洋相關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深遠海戰略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顯著的科技、經濟和社會意義。 羅俊說:“做海洋,科考船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載體。它這個載體既是出海的一個載體,也是把我們這些學科、海洋相關的學科和海洋學科里面不同的方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的一個載體。為了國家培養人才,但同時我們把它做成一個大平臺,讓學科能夠交叉,讓人才能夠匯聚到這個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