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大醫精誠之心” 他勇做胃癌腫瘤免疫“探路者”
|
新華網南京8月27日電(虞啟忠)2020年中國醫師節當天,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總院綜合樓學術報告廳舉辦“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慶祝活動,向全院及全國醫師致以節日的祝福。活動現場,蘇州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消化科主任醫師李銳在現場分享了他的抗疫感想。他圍繞信心、決心、愛心、責任心、平常心、劍膽琴心這六顆“心”發生的故事,回憶了與隊友們一起戰斗的難忘日子。他提到,醫護人員在成長中要不忘醫者初心,牢記職業使命,為人民的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航天夢到醫學報國,多年來,作為黨員的李銳,始終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勇做胃癌腫瘤免疫“探路者”,步履堅實,初心不變。 遺憾錯過航天夢,在名師精神感召下立志醫學報國 “其實,我當年的高考第一志愿報的是航空工程專業。”李銳說,打小他就有一個“航天夢”,憧憬著有一天能像航天戰士一樣航天報國,所以1993年高考時填報的第一志愿就是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工程專業。“高考分數線達到了西工大錄取線,但離航空工程專業差3分,很遺憾。”由于選擇了西工大其他專業不服從,李銳二本選擇了蘇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受到媽媽的影響吧!媽媽當時是陜西神木市醫院的護士長,從小我就對醫院的環境比較熟悉,不排斥。” 當時的蘇州醫學院與其他綜合性大學比起來,校園不大,而且基礎設施也相對比較差。錯失航空夢的遺憾,加上校園基礎環境與想象中形成強烈反差,李銳和當時很多同學一樣,都有一種失落感,他甚至還萌生了要不要重新高考的想法。 然而,很快李銳和同學們就改變了看法,萌生對醫學的興趣,并決定堅持下去。“是蘇州醫學院的大學精神改變了我們。”李銳說,大學精神,就是一群優秀的老師在一起,他們有一個醫學報國的共同夢想,并帶領著一群優秀的學生為實現這個夢想而持續奮斗。 “蘇州醫學院的名師很多,他們的一言一行感召著我們。”李銳說,阮長耿院士是當時蘇州醫學院的院長,這也是他進入大學遇到的第一位領導,但阮長耿院士的學者風范和他對血液學研究的執著,深深地影響了他們。骨科唐天駟教授、心血管內科蔣文平教授等,都是國內頂級的專家,他們治病救人、嚴謹治學、立志為中國醫療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也極大地鼓舞著這群學醫者不斷前行,對醫學的認同感愈發強烈。 “在我眼里,這些名師們就像航天戰士一樣,每天戰斗在教學、醫療、科研一線,從不叫苦,無懼困難,永不退縮。”名師們的戰斗姿態,令李銳熱血噴張,他開始憧憬有一天也能像教授們一樣,治病救人的同時,不斷探索醫療未知領域,為人類大健康貢獻力量。 目標明確,學習的動力便源源不斷。大一,他以新生的身份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并以75分第一批通過,大二報考英語六級也順利通過。“從大一下學期一直到本科畢業,我都拿到了一等獎學金。”李銳說,大學第一學期沒有拿到獎學金,主要是因為體育長跑成績不足,沒有拿到優秀,所以大一下學期的時候,他每天堅持早起跑步,下學期體育成績達到了優秀。 戰勝困難、克服短板的過程,讓李銳找到了戰士沖鋒陷陣的感覺,也增加了自信心。由于李銳高中時候就已經入黨,是93級唯一的學生黨員,在校期間也受到校領導和老師的重點培養,黨員的使命感一直激勵著他要做的更好。 本科階段第五年,在蘇州大學附屬醫院實習時,李銳是實習大組長。本科留校在附屬醫院工作需要經過層層選拔,附一院當年只有8個名額,競爭很激烈,最終,李銳憑借優異的成績和綜合素質順利進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從學醫者身份成為一名醫者。
李銳近照 從高考破碎航天夢的遺憾,再到初進校園的失落,李銳形容自己的人生有點“開局不利”,但在名師們帶領下他不斷學習,日益精進,他覺得非常充實。“校園的面積大不大、草坪美不美都是次要的,大學的精神更重要。”學真知、學真本領,這是李銳作為學醫者的初心。
1 2 3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