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國夫婦扎根毛烏素16年 上千畝沙漠變綠洲
|
央廣網銀川8月26日消息(記者廉軍)記者26日來到黃河東岸毛烏素沙漠西緣的寧夏平羅縣陶樂治沙林場沙漠生態園,周興國和朱翠蘭夫婦用十六年的執著和付出,讓1200畝連片的沙丘變成了綠洲。 走進生態園,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醉人景象,草木蔥蘢,雞羊歡叫的舍飼養殖、構成了自然和諧的田園景色。夫妻倆正在沙地里給長勢良好的樟子松培土施肥。今年65歲的周興國看著心愛的樹木說:“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俺倆人的命根子!”
周興國和朱翠蘭夫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廉軍 攝) 周興國是復轉軍人,2005年周興國承包了陶樂治沙林場1200畝沙地進行生態治理,搞起生態觀光“農家樂”。陶樂治沙林場地處毛烏素沙漠西緣,沙丘縱橫草木難生。 周興國介紹說,以前這里遍地黃沙。大風揚起流沙,形成幾十米高的沙丘,大風一刮黃沙鋪天蓋地而來。在這里搞生態觀光我開始心里也沒底,曾經打過退堂鼓,給陶樂治沙林場繳了合同定金后,全家人一致反對,我也只好說合同不簽了,定金我也不要了,認賠。后來治沙林場當時的領導鼓勵我,大家開始逐漸支持我。
綠化的沙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廉軍 攝) 讓沙漠變成綠洲是周興國小時候的夢想。周興國和妻子朱翠蘭認定必須先改善這里的生態環境,立志將這片沙漠變成綠洲。但實現夢想的道路十分艱難,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實干。
周興國和朱翠蘭夫婦已綠化1200畝沙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廉軍 攝) 沒水怎么辦?打井。沙漠表層雖然干旱,深層有地下水,2005年周興國籌資17萬元打了一口機井,又人拉肩扛在一個沙丘制高點建設了一處60方的蓄水池。 打井抽水灌溉將樹木成活率由過去的15%提高到90%以上。為實現心中綠色夢想,周興國和妻子朱翠蘭將家安在沙漠里,與沙漠為伴。夫妻每年都要買來大量樹木和草籽,在沙漠里植樹、種植灌木,風雨無阻一干就是16年。為了確保苗木成活,周興國夫婦采用旱地節水技術治沙,在每棵樹木下埋設了滴灌設備,滴灌線路長度加起來超過上千公里。歷經16年不懈堅持和努力,夫妻兩人將全部積蓄和“農家樂”上掙的錢都投入到這片土地上,共計上千萬元。累計種植各種喬木和沙柳、檸條、楊柴、花棒等多種沙生灌木20余萬株,1200畝沙漠全部披上了綠裝。
沙地植物平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廉軍 攝) 沙漠治理與休閑觀光有機結合,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綠水青山”來了,“金山銀山”也跟著來了,有了綠色做保護,千畝沙漠成了發展聚寶盆。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這里鳥語花香,山雞、刺猬、狐貍等動物們也在此安家,給綠洲添趣不少。沙漠生態園里觀光采摘、農家樂餐飲火爆,每年接待游人超過萬人次。
被綠化的沙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廉軍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