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中的靜謐空間 共享自習室在寧夏銀川悄然興起
|
安靜的學習區域(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央廣網銀川8月26日消息(記者徐升)一張書桌、一把椅子、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今年以來,共享自習室在寧夏銀川市悄然興起,成為不少學生和白領在鬧市中提升自我、備戰考試的一處靜謐空間。
半封閉的格子間(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8月23日上午,寧夏銀川迎來一場大雨,氣溫驟降。早上9點,位于銀川悅海新天地的滿分自習室里,已經有人開始了一天的自習。這家210平米的共享自習室分為學習區和公共區,最多可容納67人同時自習。在學習區,房間里光線柔和、溫度適宜,書桌被木板分隔成一個個小隔間。寫作業、看網課、復習功課,自習者沉浸在其中,互不打擾。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房間里發出的任何聲音都會顯得多余。
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學習區外,是氣氛相對輕松的公共區,提供有茶水、電腦、打印機、微波爐等,還有供多人同時討論、自習的討論間。公共區的墻上,一塊留言板上貼滿了便利貼,或為自己加油鼓勁,或是確定一個小目標,每一張便利貼都是青春和拼搏的記憶。
正在備考研究生考試的學友(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宋嘉斌是一名90后小伙兒。去年6月,他在中國之聲中聽到關于共享自習室的新聞,認為這一領域很有市場潛力,隨即準備著手開辦自習室。11月,他創辦的滿分自習室開始營業,作為銀川最早開放的一批自習室,起初的兩個月上座率并不高,隨后又遭遇疫情,被迫歇業。直到今年3月,自習室才復工營業。然而,令宋嘉斌沒想到的是,復工后,自習室的客流量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他認為,原因可能在于疫情使得人們的危機意識增強,對個人能力更加重視,希望通過加強學習,為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做準備。
專心自習(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有一個女孩子在考研前20多天,辦了一個短時自習卡,她每天很準時來。我8點開門,她6、7點鐘就自己來這兒輸門禁密碼進來了,一直學到晚上兩三點,就這樣一直持續了20多天。”在經營自習室的這半年時間里,自認為已經小有成就的宋嘉斌看到了在這座城市最上進的一面,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奔跑”,努力地拼搏著。宋嘉斌說:“大家都很用功、很努力,不管他成不成功,考沒考上,至少讓我見識到了生活中還有這么多人在努力、在用功,自己也慢慢受到了影響,絕不敢停下腳步來。”
自習室公共區域(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今年8月,某團購平臺發布了《暑期教育行業復蘇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有關付費共享自習室的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倍。25歲到35歲的85后、90后的年輕用戶數量最多,占比超過一半。目前,銀川市可以在團購平臺檢索到的自習室超過了30多家,價格從3元/時到5元/時不等。面對突如其來的激烈競爭,宋嘉斌并不感到意外“由于自習室入市門檻低,銀川市場也出現了井噴式增長,趨于飽和。競爭肯定是有的,但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淘汰一批,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服務做好,把客戶留住。”
功能齊全的公共區域(央廣網記者 徐升 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