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科技節開幕張文宏、鐘鳴和明日科技之星等走上紅毯
|
央廣網上海8月23日消息(記者周洪)23日上午,來自科技創新和科學傳播領域的優秀代表,踏上了上海展覽中心特地鋪設的科學紅地毯,在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里,開啟了2020年上海科技節精彩的序幕。 首先走上紅毯的,是被譽為“上海援鄂第一人”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鐘鳴醫生,他在今年抗擊疫情戰役中作出了重大貢獻。1月23日,鐘鳴醫生接到指令后,立即前往武漢參與搶救危重病人,是科技戰疫的主力軍。 第二組走上紅毯的是兩位青少年,代表了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的未來。他們是第六季《少年愛迪生》節目的年度冠軍選手: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學生李佩含,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詹林,年紀雖小卻已擁有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是科技創新的明日之星。 隨后走上紅毯的是滬上科技功臣,新一屆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美芳院士。 緊隨其后的是滬上科技創新企業的代表,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志堯博士和他的團隊,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周雪飛以及同樣在抗疫斗爭中作出非凡貢獻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俊斌先生,也高興地走上了紅毯,疫情期間,邵俊斌帶領團隊快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成為首批新冠檢測試劑獲批企業。該試劑盒可一次性完成1—48人檢測,最快1小時內出結果,出口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出口。 當天的紅毯上,還有締造中國北斗的關鍵科學家,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龔建村先生,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王獻忠先生,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龍凡先生和他所帶領的年輕的團隊。 上海國際化影響力不斷提升,世界各地的在滬外籍專家貢獻不可磨滅。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組長Richard Lo-man博士,作為紅毯上的外籍賓客也格外受人矚目,他圍繞新生期免疫調控開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是國際兒童免疫領域的代表性領軍人物,在重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有著重要貢獻和價值,幫助我們對新生期免疫調節有了新的認識。 當天紅毯上,還有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譚家華教授,譚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一系列大型絞吸挖泥船,實現了完全國產化,標志著我國已經形成了大型絞吸挖泥船的完整技術體系和完整產業鏈,在建設海洋強國、維護國家主權、推進國家戰略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現場的歡呼聲中,市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走上紅毯,由他牽頭執筆的《上海市2019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成為擲地有聲的“上海方案”。他的科普金句,被廣大市民津津樂道。 隨后,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田禾院士長期從事有機功能分子材料研究,在分子機器與智能材料領域,尤其是在動態組裝分子智能材料、新穎有機發光體系等前沿領域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最后一位踏上紅毯的,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大科學計劃”的代表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先生。蒲慕明院士在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他發起并主持了全腦介觀神經聯結圖譜國際合作計劃,是享有國際盛譽的神經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 一位位優秀科學家默默奉獻,是上海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力量之源,更是中國的驕傲和全人類的財富。 2020年上海科技節從8月23日至8月29日,為期七天,全市344家科普基地以及32家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將參與到上海科技節惠民活動中。全市1800多項科技節活動以及全新開設的云端科技節,將讓公眾全方位感受科技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