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沂沭泗流域發生洪水 吹響行洪防汛“集結號”
|
吹響防汛“集結號”,確保群眾安全 13日,魯南地區普降大暴雨,受沂河、沭河上游來水影響,江蘇境內新沂河、新沭河維持大流量行洪,沂沭泗流域發生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省防指于14日13時30分啟動江蘇沂沭泗地區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汛情當前,各地聞“汛”而動,第一時間吹響行洪防汛“集結號”,在抗洪一線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護堤,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主力軍”主動靠前 枕戈待旦保平安
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經省應急管理廳批準,14日起,省消防救援總隊在沂沭泗流域江蘇段開展前置備勤工作。 “我們當天調集1076名消防指戰員火速趕赴沂沭泗區域,并在徐州、連云港、宿遷設立3個前置備勤點。”省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周詳告訴記者,前置力量遂行排水、運輸、清障、通信、餐飲等車輛,攜帶抗洪搶險防護、救生、破拆、繩索、舟艇等應急救援器材,做到保障先行,有備無患。 當晚11時,省消防救援總隊前方指揮部抵達宿遷。“我們第一時間同地方政府進行了對接,確保信息溝通渠道暢通,并緊急會商研判明確任務重點,統籌部署巡防力量。”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陸軍說。就在會商研判過程中,當晚12時,宿遷、徐州、揚州、泰州、鹽城等支隊調派的前置力量抵達任務點,隨即投入巡邏、水域熟悉等工作,全面進入應急救援狀態。 “截至目前,前置力量累計巡堤170余公里。”省消防救援總隊政治委員劉錫鑫說,總隊將根據沂沭泗地區水域實際情況,加強重點區域力量部署,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區域巡查,確保沂沭泗流域江蘇段行洪安全。 重點心中有數 物資儲備充足 14日15時,沭陽縣防指啟動防汛II級應急響應,嚴防新沂河大堤出現險情。 “新沂河、淮沭河、柴米河等河道仍在行洪,堤防經洪水長期浸泡,極易出現塌方、管涌等險情。”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表示,本著“汛期不過、檢查不止”的原則,沭陽縣已要求新沂河沿線所有鄉鎮(街道)安排50名巡查人員,對堤防進行拉網式巡查,“特別是把去年8月大流量、高水位行洪時出現的滲水疑似險情作為重點,力爭做到心中有數。” “根據現場情況,首先要采取反濾導滲措施,后期要進一步密切關注情況。”14日下午,在官墩鄉境內出現疑似兩處行洪滲水。接報后,宿遷市水利局專家秦立舉、沭陽縣水利局專家楊新宇隨即趕到滲水點,對疑似險情進行研判解決。連日來,水利專家奔赴一線,對沭陽境內各個險點進行實地查看評估,為防汛搶險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措施。同時,宿遷市防指還派出15名具有險情應對處理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在新沂河沿線,對沭陽縣抗御洪水、險情應對等工作進行現場指導。 將疑似險情處置在小在早,關鍵在于基層及時排查發現。基層巡查如何確保高效準確?沭陽縣水利局安排人員對各鄉鎮、街道巡查工作進行現場輔導。“我們在堤腳開辟1米—1.5米寬滲水、管涌排查通道,做到堤頂、堤坡、堤腳全方位巡查,要求發現險情第一時間報告。”沭陽縣防指辦公室副主任楊新宇說,目前,沭陽縣發現的夢溪、七雄等多處外堤角滲水疑似險情,在市、縣技術人員指導下已全部得到妥善處置。 “請大家不要圍觀,遠離滲水點……”在新沂河堤岸主要路口、橋梁,沭陽水警大隊民警利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巡查,同時向在附近逗留的群眾喊話,提醒岸邊群眾及時撤離。截至目前,沭陽警方組織千余名警力,安排新沂河沿線居民撤離,并在河淌內各條道路、橋梁等28個巡邏執勤點設置安全警示牌,實行交通管制,明確專人值班,禁止行人、車輛通行,確保行洪安全。 “目前,嶂山閘仍在持續泄洪,新沂河水位仍超警戒水位,形勢依然嚴峻。”沭陽縣水利局局長宋延飛告訴記者,截至16日12時,新沂河沭陽站仍維持較高流量,水位10.24米,超出警戒水位0.74米。目前沭陽縣已囤積儲備土工布2萬平方米、木材500立方米、塊石2萬噸、防汛鋼管20噸和各類搶險工程機械設備300臺(套)。下一步,將根據汛情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方便快捷的物資調運、接收、使用管理機制,確保汛期物資調得快、用得上,“我們將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堤上所有值守人員確保在崗在位,洪水不退,絕不收兵!” 只有大堤安全 小家才會安全 汛情當前,沭陽各鄉鎮迅速行動。32個鄉鎮(街道)共投入2.6萬人,立足于早、立足于全、立足于細,織牢防汛安全網。 李恒鎮“大小陸湖險工段”是沭陽新沂河行洪的4個歷史險工段之一。“上午9點半,李恒險工段排查出3處疑似滲水點,好在經過專家研判,順利排除了險情。”16日晚,正在河堤上值班的李恒鎮黨委書記梁洪衛告訴記者,鎮里在河淌內各條道路、橋梁處均設置了安全警示牌,實行交通管制,并明確專人值班,禁止行人、車輛通行,“我們一刻也不敢放松,護堤人員24小時在河堤駐扎、巡查,確保第一時間排除風險,保證行洪安全。”截至目前,該鎮千余名巡查人員仍駐守在4.6公里的大堤上。 “從前我也在大堤值過班,今年因為受傷腿腳不好,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夢溪街道任巷居委會值班點,73歲的老黨員、復原軍人汪玉祥告訴記者,看到汛情當前,那么多人在一線奮戰,“心里很是焦急,恨不得自己再年輕30歲。”上不了一線,汪老就自費買來純凈水、西瓜,請家人送給防汛一線人員。 15日一早,沭陽縣民兵應急連民兵來到新沂河大堤上開展雜草清理工作。“1300多人的民兵應急隊伍都由退伍軍人組成,很多人在部隊就參與過抗洪搶險任務,素質高,戰斗力強。”沭城街道人武部部長、縣民兵應急連連長陶士國說,每10人組成一個應急班,分三班進行24小時值守。顏集鎮退役軍人自發成立“鐵甲志愿服務隊”并自費雇請吊車等設備,目前已成功轉移被困河道群眾13人,并無償幫助附近農戶搶救河道內的物資設備、花木作物等,最大程度減少鄉親們的損失。 網格員在這場防汛戰斗中也化身“防汛員”,巡河守堤、平整道路、排查隱患……這其中不乏一群“娘子軍”的身影。榮云、徐媛、盧松偉是任巷社區的女網格員,15日下午,社區接到防汛任務后,隨即組織網格員參與巡防工作。見大家紛紛收拾工具出發,她們幾人主動申請趕去大堤。在這段堤壩上,她們和男同志一樣,拿起鐵鍬,跟著大家一起平整道路、巡查河堤。“保護大堤安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大堤安全了,小家才會安全。”榮云說。 (方思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