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材料發展論壇在穗舉辦 專家認為仍有較大綜合利用潛力
|
央廣網廣州8月16日消息(記者鄭澍)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硅酸鹽學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材料發展論壇”本月15日在廣州舉行。 在科學研究人員的眼里,固體廢棄物僅僅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生態材料是人類保護生存環境,實現材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它代表了21 世紀材料科學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新穎領域。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態材料發展,已成為當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相關數據顯示,近10年間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提高年均不足1%,仍有較大的綜合利用潛力。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固廢處置與綜合利用領域也面臨如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實現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及“一帶一路”沿線重大工程開建,各類廢棄物的產生量與日俱增,“垃圾圍城”形勢嚴峻,現有的工業固廢及建筑固廢存量巨大,且仍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固體廢棄物污染引發的環境問題不斷顯現。實現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國諸如粉煤灰、煤矸石、尾礦、鋼渣、冶金渣、赤泥、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存量大、利用率低、污染環境、占用土地,存在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風險,是我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有關專家提出,當前,以行政手段消化環境、生態和資源存量歷史問題倒逼生態技術創新的新機制沒有形成,生態技術創新和綠色生態產業市場培育任重道遠。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生產體系,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雙進程,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同時,在技術上也要形成良好的創新平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使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保持可持續性,從而使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向高質量方向不斷推進。 論壇上,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殷素紅,在題為《RKEF法鎳鐵不銹鋼一體化冶煉廢渣資源化協同利用研究》演講報告中提出,為解決廣東省陽江市鎳渣堆積污染環境的問題,同時為了緩解粵港澳大灣區礦物摻合料的緊缺問題,開展協同利用RKEF法鎳鐵不銹鋼一體化冶煉的三種廢渣制備礦物摻合料的開發研究,對鎳鐵不銹鋼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當地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鎳渣資源化利用還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結果在廣東省陽江市大地環保建材有限公司成功建成了年處理150萬噸鎳渣、年產值超2億元的復合礦物摻合料生產線,并實現了穩定生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