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老舊小區改造按下快進鍵 跑出“加速度”
|
8月11日,江蘇省政府召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今年的重要工作方向和目標。全面提升老舊小區人居環境,作為今年全省十項民生實事之一。那么,江蘇在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對于下一步的工作又將如何進行展開?
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先后推動整治6274個老舊小區,惠及234.3萬戶城鎮居民家庭,老百姓在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改善的同時,家庭資產也得到了較大幅度增值,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今年,江蘇省還將完成50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針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補短板’工程,全省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共10411個,涉及居民302萬戶。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則是在堅持問題導向基礎上同時考慮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綜合考慮城市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合推動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家園的系統工程。”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說,江蘇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圍繞破解上下樓難、停車難、達成共識難等問題,一直在進行多種探索。 比如,南京市摸索出一套“業主主導、政府搭臺、專業輔導、市場運作”的有效做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老舊小區已加裝投入使用電梯976部。蘇州市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單元、物業管理單元和社會治理網格單元進行三網融合,創新紅色管家、共享物業等長效管理模式。宿遷市嘗試政府和居民共同確定改造項目內容,政府兜底負責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基礎問題,居民共商共同出資改造其他問題。 目前,治理衛生環境、加固修繕房屋、完善停車設施等一系列改造工作,已經正在很多小區上演。下一步,江蘇將繼續跑出加速度,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力度。據悉,各地將積極探索市場化參與機制,吸引電梯、快遞、停車、物業服務等專業機構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老舊小區各類服務設施改造、建設和運營;支持發展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服務新業態。(沙芳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