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同行 智惠江蘇|“新基建”賦能的工業互聯網,究竟有多神奇?
|
新華網南京8月8日電(沙芳如)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正成為越來越廣為人知的熱詞。工業互聯網究竟是做什么的?又與普通市民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 近年來,制造業熱浪迭起,產生了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5G、區塊鏈等高科技,這些都是創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傳統工業、現代工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讓經濟在新起點上得到更好、更穩健、更大的發展。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它可以賦能工業企業之間的協同制造,遠程運維,包括供應鏈管理。”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東說。 比如在醫療行業,藥廠、醫院和患者之間可以構成一個鏈路,當藥品生產出來后,具體在哪個患者身上使用、用什么方子、最終達到什么樣的治療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復狀況等等。通過統一身份的標識解析體系,就可以把這些對象和信息連在一起。 “再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當我們要做一件衣服,這件衣服可能由幾家企業一起完成,那么如何協同生產,以及內部的智能制造、智能控制,這些就是工業互聯網做的事情。”據劉曉東介紹,從工業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到民用互聯網,到最終與消費者構成關系。在未來的發展趨向中,當拿到這件衣服后,只要去掃一下碼,就可以看到這件衣服的所有信息,包括生產企業、生產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 此外,通過國家統一制定的身份標識把工業場景里從設計和加工到物流環節的各個分布的信息都串聯到一起,基于統一的體系打造切實可靠的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止可以實現國家統一標準的數據流通,更能實現工業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以及消費互聯網的跨界打通,應用范圍更深更廣,通過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來替代原有的基于DNS的互聯網體系。 在劉曉東看來,工業互聯網的體系中,網絡是基礎,平臺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標識解析體系是實現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的神經系統,也是實現萬物互聯的核心前提。提供了對身份信息的指向性,有了統一標準的數字標識,萬物才有了身份證,才可以進行信息關聯和共享,最后再通過網絡層面的基礎通信能力,結合平臺作為應用研發以及支撐的核心能力,把這些數據統一匯總到標識上,最終實現工業互聯網的一個全流程的互聯互通。 “我們賦予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設備、每一個產品唯一的數據標識,然后通過標識去打造各項應用。”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裝備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事業部總監袁雪騰說。 工業互聯網不僅能夠將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和融合起來,還可以高效共享各種要素資源,從而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