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物館公開課》南京站為觀眾帶來一場江南文化盛宴
|
8月1日,《中國博物館公開課》第六講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以線下開講線上直播的方式揭幕。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以《江南記憶與博物館》為主題,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江南文化盛宴。 據悉,中國博物館公開課于6月27日正式啟動,該系列作為全國首個常規性的博物館專業課程公益直播,圍繞博物館、美術館等相關話題,從場館管理、展覽規劃、社會教育等領域,邀請全國博物館館長和專家進行解讀,給觀眾呈現出多元化的立體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作分享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通過歷史文化的視野梳理江南的文化記憶,向觀眾訴說江南風采,吳越文化、六朝風采、明代藝術、生活美學、水鄉文化等,并解讀了江南文化特色展覽、江南文化特有性格與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帶領觀眾領略了博物館中的江南文化。 “我出生在太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江南人,記憶里滿滿的都是江南的風物、江南的文化。”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回憶道,小時候在水田里抓青蛙、在河水里挖河蚌,那時候的生活是優雅的、輕松的、舒適的。 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水”是故鄉留給龔良最深刻的印象。江南是水做的,水養的,有著獨具特色的地域文明,是長江、運河、太湖和水鄉的饋贈,也是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精巧雅致和富足美好的集合。
活動現場 江南是有文化傳承的,從先吳文化到吳國吳地。江南是有文化性格的,婉約、雅致、溫潤、精巧、清新,還有手巧心靈和文人魅力。同時,江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一支,擁有自己的個性和魅力。作為地域文化代表的江南地區博物館,其建筑與展覽都體現了江南水鄉清雅柔美的特色。 在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看來,博物館是文物的殿堂,而文物歸根結底又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博物館的價值不在于告訴大眾這件東西有多貴重,而是讓觀眾在欣賞精美物件的同時,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向全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 “作為江南地區的博物館身兼重任,不僅要把江南的歷史文化保護好,講好江南故事;更要傳承好江南歷史文化,依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具有特色的博物館!蹦暇┎┪镌涸洪L龔良說。 此外,《中國博物館公開課》針對普通公眾及青少年群體,還將推出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普適性的“云博物館”“社教在線”等欄目,為更多的人群提供博物館線上資源,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沙芳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