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鄞州推廣“五小工作法” 收集民意辦大事
|
“五小工作法”現場推進會(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央廣網寧波7月30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楊磊 潘銘 鮑丹萍)“讓農村人過上城市人一樣的幸福生活”“一起走,一起干,一起富”“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來了就是自己人,來了就當志愿者”。 7月30日下午,在寧波市鄞州區舉行的黨建引領鄉村全域治理座談會暨“五小工作法”現場推進會上,鄞州區云龍鎮陳黃村黨委書記葉劍飛、陳黃村黨委副書記董杰、百丈街道劃船社區黨委書記俞復玲、邱隘鎮回龍村黨總支書記董海浩聚在一起,時不時就有“金句”蹦出。 近年來,鄞州區云龍鎮陳黃村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全域治理的有效路徑,以“整編小分隊、開好小會議、解決小問題、講清小道理、管住小苗頭”為主要內容的“陳黃五小工作法”,推動黨的一切工作落實到黨支部和黨小組,將一個外來人口多、管理難度大的后進村打造成為產業多元、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家園,創下25年“零違建”“零信訪”記錄,先后獲得省級森林村、省級衛生村、市級全面小康村、市級文明村、區最潔美村莊等榮譽稱號。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要解決矛盾,抓源頭是關鍵。 早在2006年,陳黃村開始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征遷、統一配套、統一管理、聯戶自建”模式,十余年來,全村累計拆除舊房10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新房20萬平方米。在新村建設過程中,也碰到過村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主要矛盾一直在變化發展,當初房價低的時候,征遷問題最多的是村民不愿拆,如今則是繼承問題頻出。”葉劍飛坦言。 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 陳黃村的“法寶”就是干群溝通。有一戶村民,因為兄弟倆的繼承問題遲遲未能簽約,影響到村里拆舊建新的工作計劃,葉劍飛和其他村干部一次次上門召開“小會議”,最終說服了兄弟倆,簽下了征遷合同。 在陳黃村,村黨委很少開閉門會議,隨時隨地召開“橋頭說事會”、一月一次召開“院子村務會”、常態長效召開“紅色講習會”。村里500米長的幸福長廊,就是在“橋頭說事會”中有群眾提出“眾人出力、鄉賢贊助”的“金點子”,經過黨小組組長專項民意調查,最終籌集了410萬元建成。 收集民意是陳黃村的治村秘訣。在云龍鎮,陳黃村率先開通“書記一點通”服務平臺,群眾只要撥打“904901”,就都能找到葉劍飛。自熱線開通后,村民的小問題,當場就能得到答復;復雜問題,24小時內給予答復;疑難問題,在一周內給予答復,或安排服務人員上門了解情況予以解決。 “小支部大情懷,書記一點通服務熱線,不僅架起了基層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連心橋’,也增強了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為民服務的意識,把黨旗插在群眾家中,把熱線連在群眾手中。”云龍鎮黨委書記洪峰說,“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邱隘鎮回龍村黨總支書記董海浩(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截至目前,陳黃村新村建成后,即便有近千戶人家搬遷,也沒有一家敢違反村規往外多占一寸公共空間。如何做到這一點?葉劍飛坦言:“就是要講清‘小道理’,管住‘小苗頭’,還要有鐵的紀律。” 在陳黃村,人人都是監督員,人人都當自律者。在新村建設過程中,村里就立下一條鐵規:村干部及其親屬一律不準插手村內工程項目承包。在村民的監督下,至今沒有一個村干部敢“越雷池一步”。 按照“三清單一流程”的要求,陳黃村做到黨務、村務、財務全面公開。每個月20日一次小公開,每季度一次大公開,所有明細都張貼在三務公開欄中。讓每一名村民都知曉村中大小事務,了解村中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提高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至今全村未出現因三務問題產生的矛盾糾紛。 通過“五小工作法”,陳黃村村干部“讓村民過上城里人一樣生活”的愿望,如今已成村民幸福生活的現實。通過“一枝花”“一只瓜”“一粒米”等特色產業的打造,不僅“錢袋子”鼓起來了,幸福感、獲得感也與日俱增。 “小里面有大情懷,小里面有大擔當,小里面有大智慧,小里面有大作為。”寧波市委常委、鄞州區委書記褚銀良說,“今天(30日)我們召開現場會,不僅是要把陳黃村的好做法推廣開來,更是要把所有鄞州基層治理的好經驗全面推開、串珠成鏈,打造全國全域治理創新標桿區,努力成為浙江建設‘重要窗口’中靚麗的風景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