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框子、定規則 江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了最嚴指導書
|
新華網南京7月30日電(王天翊)生態保護有紅線、環境質量有底線、資源利用有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有清單,近日,江蘇編制印發了《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 根據《方案》,江蘇將把全省國土空間劃分為4365個環境管控單元,將環境管控“三條線”等要求以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方式落到各個環境管控單元,形成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通過“三線”劃框子,框住各類空間利用格局和開發強度;通過“一單”定規則,規范各環境管控單元開發行為和準入要求,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建設“環境美”的新江蘇。 7月30日,江蘇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單元劃分精而細 4365個單元精準分類管控 作為全國12個試點省份之一,江蘇省于2017年10月率先啟動了“三線一單”編制工作,至2020年6月《方案》正式印發,已經歷了近三年的調研、實踐和審議。 相對于其他省份,江蘇省的《方案》有哪些特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介紹,江蘇的環境管控單元劃分精細,數量是目前已發布《方案》的省份中最多的,管控也相對比較精細。同時,在劃分時注重與鄉鎮邊界的銜接,保持了環境管控單元和行政單元的完整性,便于精準管理管控。 據了解,江蘇的4365個環境管控單元被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 其中,優先保護單元,共1177個,其中陸域1104個,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2.49%;海域73個,占全省管轄海域面積的27.83%。主要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嚴格按照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和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管理規定進行管控。 重點管控單元共2041個,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8.47%。主要指涉及水、大氣、土壤、自然資源等資源環境要素重點管控的區域,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和產業園區,推進產業布局優化、轉型升級,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一般管控單元共1147個,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9.04%,主要指除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在這里,注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加強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此外,在產業園區的展開重點管控,是江蘇“三線一單”實施方案中的另一鮮明特征。陳志鵬表示,江蘇園區經濟特色鮮明,產業園區將是生態管理管控的重點。《方案》將全省178個省級以上園區,1787個市縣級及以下的產業園區獨立劃為重點管控單元,有利于推動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 應用實踐是關鍵 信息管理平臺助力“邊應用邊提升” 陳志鵬表示,編制“三線一單”是為今后的高質量發展劃框子、定規則,編制只是基礎,應用才是關鍵。 陳志鵬認為,“三線一單”的作用可以形象地歸納為“四本書”:一是管理工具書。它不另辟蹊徑、另立標準,而是融合了現有的生態紅線管控要求、環境要素目標要求、資源利用約束條件,是現行政策、規定的集成,可以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管理工具書。 二是環境交底書。“三線一單”將資源環境底線和標準,落到管控單元里、固化在圖上,為地方各級政府提供了明明白白的環境管理要求。 三是投資說明書。對投資主體來說,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既設立了產業限制條件,又指明了投資方向。 四是社會參考書。“三線一単”成果將接受社會監督,實現社會共享,成為公眾參與環境管理、表達環境訴求、追求生態環境高質量的參考書。 陳志鵬表示,做好實施應用,將主要做好銜接各類規劃、規范開發建設活動、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和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四方面工作。 為了更好地推進“三線一單”的實施應用,江蘇省還率先建立了省內統一的“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成為“三線一單”江蘇《方案》的另一亮點。據了解,平臺將可實現“三線一單”成果落圖固化和動態管理,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與政務大數據互通互聯,努力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各地、各有關部門將來都可查詢、調用數據,將過去分散的、不明確的要求集成起來,落實到具體的環境管控單元上,相應要求在數據系統這張“圖”上可以直觀看得清、用得好,助力“三線一單”方案實施“邊應用邊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