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水文青年迎戰梅雨期暴雨洪水 43天“超長待機”
|
43天“超長待機”的梅雨季節,預警預報不斷,應急響應升級。 面對嚴峻汛情,江蘇省水文青年“生力軍”迅速進入戰斗狀態,40支青年應急監測隊逐浪而行,367名青年以熱血筑起一道堅固的“水文防線”。 “長江江蘇段全線超警,沿江河湖水位高位波動!太湖流域多站超保,區域水位大幅上漲!……” 水位、流量、雨量等水文的情勢走向,直接決定防汛戰役怎么打。而應急監測隊的任務,就是為汛情“畫像”。 “走!去水陽江!”接到通知的南京市水文分局突擊隊直奔水陽江盛家橋。高淳水陽江區域,7月7日啟動防汛應急Ⅰ級響應,是南京防汛壓力最大的區域。 遙控船安裝、調試信號、入水、即測即報……歷經兩個多小時的斷面測流,隊員們鞋襪衣衫早已濕透,雨水汗水混雜,兩名拉安全繩的隊員手心磨出了水泡。風吹雨打的不適、雙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寒冷、手心傳來的鉆心疼痛,在珍貴的數據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入汛以來,南京市水文分局青年突擊隊已成功搶測多個 站點,行程共計2000多公里。 活躍在長江防汛應急監測一線的,還有揚州、鎮江等8個分局的水文小伙伴。6月12日,啟動徑流小區監測;6月15日,啟動秦淮河水系應急監測;7月12日,啟動長江儀征斷面及世業洲分流比測…… 一場場暴雨、一次次險情,水文青年快速反應、及時監測,所有測站加班加點、加測加報,為各級防汛指揮部門提供第一手“情報”。 每一次應急監測都是一次緊張的戰斗,他們用擔當與奉獻換來的的每一份監測數據、每一份實測流量成果都為長江防汛科學精準調度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在省水文局水情值班室里,水文監視平臺上,各主要河流水位流量變化過程清晰顯示,重要河道斷面的監控影像一目了然,氣象水文合作共享的短臨降水預報值也及時傳來。 這些數據從全省數千個省級以上報汛站、資料整編站、小型水庫預警站、中小河流站、地下水站誕生,涵蓋了雨量、地表水水位、地下水水位、土壤墑情、流量、流速、閘位、風速、風向、徑流、水質等,以每小時2.3萬余條、每天57.46萬余條的速度實時匯入省級水情數據庫。 然而,數據順暢傳輸的背后,是省水利網絡數據中心全體人員的努力。 面對信息技術變革不斷加快,這支年輕的隊伍緊跟最新動態,擴充理論知識,增強工作能力,以專業素養扛起了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重任。 入梅以來,網絡數據中心全體青年嚴格落實7×24小時值班“零報告”制度,開展網站、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狀況全天候監測,快速定位網絡故障,對信息安全事件提前預判,對影響水利業務系統的攻擊行為及時處置,保障汛期水利網絡安全。 在他們的精心維護運行下,一個基于海量數據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防汛網正在織起。 這張防汛網幫助防汛工作突破地域限制,視頻會議在短時間內使各級部門“面對面”溝通,為緊急事件處理應對爭取了寶貴時間;數據功能可視可共享,為流域快速聯動會商決策提供了詳實準確的依據。 這43天里,高頻次的預報工作密集磨煉了全省水情預報隊伍的預報能力,每一次預報結果被驗證的那一刻,成績就已經屬于過去,預報員們一次又一次將業績歸零,在高精度、甚至是零誤差的預報之路上再度出發,為防汛抗洪精準調度提供了堅強決策參考。 當前,雖然已經出梅,但是省內河湖仍在高位運行。在狂風暴雨里,在江河湖海邊,水文青年拿出奮力拼搏的干勁、奮勇當先的闖勁、奮發有為的鉆勁,讓青春有我、報國有我的精神旗幟,在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硬仗的戰場上高高飄揚。(沙芳如 陸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