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2020南京中考道法試題:凸顯價值,指導生活
|
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龐雪汀)7月17日,2020年南京市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結束,南京市建鄴區教師發展中心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許冬紅評析道法科目試題。許冬紅說,2020年南京市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立足本屆學生的課程學習實際,秉持素養導向,考查內容穩定,考查方式守正。試題設計有一定新意,呈現如下亮點: 價值導向主題鮮明,關注中國傳統文化 試題突出國家意志,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創設傳統文化情境,關注對學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家國情懷、世界胸懷等素養的考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他人與社會,樹立健康成長、做負責任公民的觀念。一方面,試題以全民抗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等中學生熟知的重大時事為背景,以“新時代新聚焦新學習”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線索,用“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國家需要,我就去做!”這些正能量的話語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關注國家大事,體現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課程遵循。另一方面,試題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注重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如引用傳統文化經典中對義利觀、團結的論述,中國古代家國一體的“尚圓”思維,這些素材的選取有利于幫助學生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落實了傳統文化進課程的相關要求。 生活指導線索清晰,支撐學生未來發展 試題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將正確的價值引領蘊涵在生活試題情境素材之中,既貼近現實生活,又充滿時代氣息;試題形式豐富、內涵深刻,既指導學生當下生活,又指導學生未來生活,凸顯課程的應用價值。如“公筷使用”“停課不停學”等素材的選擇,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也是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回應,也對學生未來發展起一定的支撐作用。試題對勞動的考查回應了黨中央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要求,促進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和全面發展。試題還關注了“無人售貨超市”“直播帶貨”等新的生活現象,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接受教育,進一步認識到違法的危害、感悟到為人誠信的重要性、感受到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等。這些試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教育價值的認同和內化。 減負意圖布局明顯,增加自主選擇機會 試題基于現實情境,以學生熟悉的方式設計相關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學科主干知識的掌握狀況,充分體現了課程基礎性知識在學生成長中的獨特價值,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試題均依據學生認知規律,架構嚴謹任務,如試卷17題第一問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則素材分析,三則素材的難度和所蘊含的學理知識的數量基本一致,避免了在同一考查維度的重復考查,既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又兼顧試題情境的公平性。試題配備“公筷使用”等俗語的解釋以及主觀題答題的提示語,其設計簡明扼要,有利于學生審題、答題,體現了對被測試者的人文關懷。 試題讓學生能夠“完成一道題目,明白一個道理,實現一次成長。”較好地延續了南京市道德與法治學科中考的一貫風格,充分體現初中學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對學科教學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