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2020南京中考歷史試題:堅持穩定規范,聚焦育人價值
|
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龐雪汀)7月17日,2020年南京市中考歷史科目考試結束。南京市江寧區教學研究室副主任、南京市歷史學科帶頭人王必閂評析歷史科目試題。王必閂表示,2020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卷,堅持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性、科學性和規范性表達,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聚焦學科育人的價值取向,貼近學情,堅持以穩為主,基本實現了學科主干知識與學科素養考查的有機統一。 全卷嚴格依照2020年南京市中考指導書要求,堅持平穩導向,題型與題量、閱讀量與書寫量、模塊結構與比例、組卷順序與方式等均保持穩定。題型依舊保持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項,其中非選擇題仍舊為材料題和填空題兩類;題量仍為25道選擇題加3道非選擇題;閱讀量適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歷史三個模塊分值比例為3:4:5。 全卷內容覆蓋面廣,考查范圍全部為學科的主干基礎知識,充分體現南京市初中歷史普適課堂“注重基礎、關注素養”的要求,重在考查考生的歷史常識,諸如絲綢之路、四大發明、新文化運動、長征、改革開放、文藝復興、十月革命、羅斯福新政、民族解放運動、聯合國等主干知識。材料選之有據、科學可信,部分題干材料直接出自統編教材。如第15題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第17題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第27題五段題干全部來自教材原文,力圖以此引導學生以教材為學材,多讀、精讀教材,在閱讀中形成自我學習規范,建立起基于教材文本的史學結構、學習結構。 全卷難度適中,設問指向明確,語言表述簡潔精練,梯度適切,層次分明,充分體現歷史學科規范和學科思維特質。注重考查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選擇題選材注重規范表達,題干材料元素包含了歷史學習的基本要素:背景、時間、地點、過程、影響等,如“清朝前期”“1905年”“光榮革命”等不同形式的時間詞和“深圳”“意大利”等地點詞,凸顯歷史學科的時空特征,充分體現歷史常識要素的多樣性;選項表述符合歷史敘述的特征,符合考生的閱讀習慣,易于上手,利于做答。 全卷以鮮活的歷史細節和多樣的表達形式,串點成線,以小見大,彰顯歷史學科特色。如第10題創設遼沈戰役的情境,以鮮活的細節描寫讓考生對遼沈戰役有更感性的了解;第12題創設小崗村糧食生產的情境,以真實的數據讓考生認識到包干到戶的成效,感受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完全正確的;第14題以圖片形式,生動展示了古希臘文明的成就,感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全卷關注時代與現實的同頻共振,引導考生在與材料、情境的對話中,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如第28題世界史內容考查中,通過材料閱讀,引發考生思考,理解開放市場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特別是近代以來戰爭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傷害,進而反思歷史,在答題的過程中認識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樹立未來公民的責任與擔當意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視野和意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