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萬畝山荒地變身“聚寶盆”
|
新華網南京7月16日電(沙芳如 于華杰)山路崎嶇、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曾是黑林最真實的寫照。 黑林鎮地處蘇魯兩省交界,位于連云港市市轄區內贛榆區的西北部。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黑林鎮陷入經濟發展的困局之中。 而如今,走進黑林鎮,滿眼綠色撲面而來。山綠了,村美了,人的精神風貌也在變;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聚寶盆”;黑林鎮也成為獨具特色的林果產業鎮、產業富民典型鎮。 果林飄香 昔日荒山變成“聚寶盆” “以前這里就是一片荒地,種莊稼靠天收,種果樹不成活。”當地村民回憶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守護這一方水土,黑林鎮黨委、政府始終圍繞“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發展理念,搶抓機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產業,終于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共贏之路。 說干就干,面對資源匱乏、生態紅線這兩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黑林鎮累計投入2.7億元,綜合治理荒丘野嶺,升級改造水果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黑林鎮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境內污染企業亮劍,關停了境內污染較嚴重的企業和不符合環境保護規定的家庭養殖場。 目前,黑林鎮特色水果種植達3萬余畝,處處散發出果香的馥郁甜香。其中,藍莓10000余畝,紅心獼猴桃近10000畝,蘋果4000余畝。
果園里的藍莓 黑林鎮果園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區里、鎮里的扶持。如今,這里已經形成了河西——富林——秦埠地獼猴桃產業園、大樹藍莓產業園、富林紅桃產業園、新埠地蘋果產業園、蘆草溝黃桃產業園等園區。 然而,在贛榆區政協副主席、黑林鎮黨委書記馬秀云看來,這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持續發力。 “4000余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打開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閥門’,群眾的‘口袋’越發殷實,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大部分農民們也住上了樓房,開上了轎車。”馬秀云說。 不僅如此,在培育文明富裕新農民方面,黑林鎮重視每一個村民的全面發展,每年大量培育新型農民,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搭建平臺,提供更多免費培訓服務,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從昔日的荒山坡變成了花果山、農民增收的“聚寶盆”。站在山頭眺望,一片片枝繁葉茂的果園星羅棋布,裝點著這座小鎮;一條條“風景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在這里緩緩鋪開。 點石成金 讓“生態”變為“富民資本” “農民最講實惠,只有讓他們在保護生態中獲得效益,才能調動保護綠水青山的積極性。”馬秀云說。
如今的黑林鎮一片生機盎然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是關鍵。對于如何在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實現雙贏?黑林鎮圍繞特色林果生產這一富民主導產業,創新“生態+n”等產業組合方式。 比如,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生態+旅游的經營模式,同時把“互聯網+”的概念引入綠色產業發展過程,實現了生態與農業、鄉村旅游與電子商務的完美融合。 從荒山到花果山,黑林最直觀的變化在生態上。置身其中,到處是綠綠蔥蔥、瓜果滿坡,一片生機盎然。 如今,黑林鎮有林地面積6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46%,儼然是“云的故鄉、果的世界、林的海洋”。 “以前,黑林鎮污染企業不敢要,優質的綠色企業又不愿來,長期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馬秀云說,現在,大片荒山荒地高價流轉給企業用于發展特色林果產業,直接帶動了村集體收入穩定增加。 五年來,培育壯大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江蘇沃田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藍莓全產業鏈新三板上市公司,年產值已達2.2個億,帶動近30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低收入戶400余人。 今年初,黑林鎮還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風暴,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散亂污”企業整治行動,清除了大大小小的“散亂污”企業及違規的沙石堆場達40余家。 經過近些年的不斷探索實踐,“生態立鎮”已逐步走進黑林鎮廣大村民的心里,成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 “現在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我們的農特產品也可以就地賣出去了。”村民幸福地說道。 民生優先 點亮村民幸福生活 “林果產業園的發展也讓我們老百姓有了穩定的收入,現在日子好起來了,生活也有奔頭了。”當地村民感慨道。
當地村民正在園中采摘 綠色可持續發展讓荒山禿嶺變成了“聚寶盆”,為當地村民找到了致富路。林果產業園的運營極大地帶動了老百姓的增收,農戶每年從園區取得的各項收入累計可達1.1億元;同時,近4000位低收入農民摘掉貧困帽,年收入達也到了2萬元以上。 特色水果產業的隆起,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考察商談投資、流轉土地。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一樁好事,然而黨委政府領導卻開始替本地村民擔憂,外來的工商資本是否會侵犯村民的利益? 于是,為了防止外來工商資本擠走本地的村民,在引進龍頭企業的同時,黑林鎮鼓勵當地的村民依托龍頭企業,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把村民的利益深深嵌入產業鏈條,讓他們分享到最大份額的“蛋糕”。 在打造全方位田園農業特色旅游小鎮過程中,黑林鎮還進行“兩河”環境提升工程,形成6公里濱河生態景觀,打造十里荷花長廊;實施“精致小鎮”建設工程以及“北緯35度奇異國”親子樂園等旅游建設項目。 今天的黑林鎮九條嶺,多彩田園;四季節,果香黑林;是一個集生態旅游、水果采摘、農業觀光、農家餐飲為一體鄉村休閑旅游的新黑林。 農民腰包逐漸鼓起來了,集體收入壯起來了,生態環境美起來了,村民信心樹起來了。當地農民收獲了前所未有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們牽來天上的七彩,花飄香,果飄香,收獲在新時代……”果園地頭不時傳來陣陣歌聲。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黑林鎮追求的生態紅利,不僅局限于環境美,而是科學發展之美、自然生態之美、人居環境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和田園鄉村之美的完美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