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開展
|
央廣網西安7月15日消息(記者雷愷)“古芮新跡——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今天(7月15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展,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余件,展期3個月。 “古芮新跡——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匯集了劉家洼等遺址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是自國家博物館展出后,首次在陜西面向公眾集體亮相。展覽內容分為“列土分邦”“小國之光”“萬流歸宗”,展覽共展出文物精品175組300余件,除了少量為獲得“2005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的陜西韓城梁帶村兩周芮國墓地出土的之外,絕大部分來自于獲得“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的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芮國墓地的最新發現。這一前一后、緊密關聯的兩處關于古芮國的重要發現,不但彌補了周代歷史研究的缺環,更展現了中國古代距今三千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藝術,從而形成難得一見的考古大發現姊妹篇。 展覽緊扣周王朝時代特點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演變的主線,借助劉家洼等遺址考古的最新發現,展示古芮國的歷史風貌以及周代氣勢恢宏的分封制度的歷史場景。有鼎簋列陳、莊重典雅的禮儀文化,也有鐘磬諧鳴、蕩滌心靈的音樂藝術,還有金玉交輝、車轔馬蕭的絢麗裝飾。在周文化占主體的墓地陪葬品中,還有少量典型的器具屬于北方草原文化及來自西部地域的文化特征,它們工藝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表明周代的封國與周邊文化之間很早以來就開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影響。 劉家洼遺址作為芮國曾經重要的都邑之一,是一處居址與墓地共同構成的聚落,總面積近3平方公里。勘查發現了長達數百米的夯土墻與壕溝設施,合圍構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總面積10余萬平方米,其內發現有高等級建筑、鑄銅與制陶手工業遺存等。劉家洼墓地迄今已發現規模不等的墓葬200余座,其中包括兩座“中”字型的高等級國君大墓,各墓的規模因墓主身份差異而大小有別,隨葬品規格與豐儉程度亦不同,應是包括最高統治者在內的一處貴族公共墓地,是周代社會家國政治的直觀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