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沿江三市邁入“高鐵時代” 加速一體化發展
|
7月1日,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蘇州張家港、常熟、太倉沿江三市同時接入長三角鐵路網,并肩邁入“高鐵時代”,將大大縮短與上海、南通及蘇北地區的時空距離,有力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圓夢:坐著高鐵去上班 滬蘇通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北起南通,向南跨越長江,經張家港、常熟、太倉市,終點到上海,全長137.47公里,在蘇州境內有100.44公里。至此,上海虹橋至太倉、常熟、張家港最快運行時間分別為32分鐘、48分鐘、53分鐘。 滬蘇通鐵路的建成運營對蘇州來說意義不一般。1908年,隨著滬寧鐵路的建成通車,蘇州境內有了第一條鐵路。歷時112年后,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蘇州全部縣級市步入高鐵時代,沿線百姓歡欣鼓舞。 “通了高鐵,現在去上海出差,快了好多!”中國鐵建工作人員郝明亮早早完成了檢票,正在站臺候車。當從南通駛來的首趟C3839次列車穩穩地停在張家港站后,郝明亮笑著朝記者搖了搖手里的車票,一路小跑上了列車,他將乘坐此班首發車前往上海。 當這輛列車停穩在下一站——常熟站后,68歲的上海老知青殷愛國難掩心中的激動,拿著首趟去上海的車票對記者說,“盼了幾十年,終于可以坐火車回家了,這真是為老百姓辦的大好事!”從70年代到現在,殷愛國一直就在常熟、上海兩地往返。從最早四五個小時的大巴路程,到現在坐著高鐵去上海,他完整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常熟交通的巨大變化。 “這條鐵路,仿佛是為我們‘量身定制’的!”太倉市同維電子有限公司行政總監王亮潔說,“我們公司離太倉站不到5公里,上海分公司距虹橋站也只有5分鐘路程。公司里有很多員工都需要兩地通勤,以前兩地奔波耗時比較長,F在,和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在‘家門口’就能完成,員工們都紛紛叫好! 暢想:架起融入長三角“快車道” 滬蘇通鐵路的開通,讓蘇州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雛形已然顯現。截至目前,蘇州境內鐵路總通車里程達308公里,占全省鐵路總里程近十分之一。從地圖上看,越過長江天塹后的滬蘇通鐵路,依次通過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6個站點,宛如一根線,把江邊風格迥異的“珍珠”串成了長三角內最閃亮的“項鏈”。 張家港站作為一等級大站,在《江蘇省“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中被定位為全省鐵路主導型區域性綜合客運樞紐,以及全省實施重點開發站點!斑^去,我們‘以港興市’,形成了沿江經濟帶的集聚發展;現在,我們迎來了‘港鐵聯動’‘雙輪驅動’的全新發展格局。”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表示,滬蘇通鐵路給張家港帶來的,不僅是通行速度的大幅提升,更為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架設了“快車道”。 “高鐵對于常熟而言,將會是一個‘放大鏡’,會將常熟這座城市的各項優勢進一步放大,更具吸引力!背J焓形瘯浿芮诘诒硎荆瑴K通鐵路的通車,不僅給常熟帶來了經濟要素流動與集聚加速,更能促進產業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實現區域間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動,使資源配置結構、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使常熟最大限度承接上海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溢出效應。 蘇州大學東吳智庫執行院長、東吳商學院教授、博導段進軍說,太倉在江蘇是唯一一座既沿江又沿滬的城市。高鐵的通車有利于形成綜合型交通樞紐,有利于推動太倉成為更大區域的“節點城市”和“樞紐門戶”,拓展城市發展的腹地,進而形成“創新節點”。 實干:乘勢而上推進高質量發展 站在常熟站向東南望去,不遠處有一片35畝的規劃用地。到明年年底,這里將看到高鐵新城小型示范數據中心的雛形。 據了解,項目計劃分二期建設,總投資20多億元,投資建設總機柜數約6500個,將建成國內唯一的具有冷、熱、溫數據存儲及小型超算數據中心。“項目投用后,預計年新增產值達6.5億元。”常熟市城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陸小強說,依托數據中心進行數字產業資源導入、培育產業發展氛圍,鏈接一批產業和科研院所落戶常熟,共同推動常熟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 站在跨入“高鐵時代”的嶄新節點上,常熟正憑借這座江南名城的“新名片”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常熟站所在的高鐵新城,位于常熟主城區東北部、城鐵片區核心區域,規劃面積4815畝。當前,新城正圍繞“數字生活、數字產業”兩個方面,布局數字生活基礎設施和數字科技產業資源,致力打造數字生活社區、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 在上海電氣集團(張家港)變壓器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張勇介紹說,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了三季度,全員加班加點還來不及生產。經過擇優比選,去年,上海電氣(輸配電)集團與張家港本地企業江蘇五洲、張家港經開區等合資合作,成立了這家企業。在他看來,高鐵賦能的張家港,將成為企業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支撐。 乘著高鐵開通的“東風”,蘇州沿江三市的發展將越飛越高。為迎接高鐵時代,搶抓發展機遇,加速融入長三角“同城生活圈、同城創業圈”,張家港“借勢發力”,圍繞高鐵樞紐,張家港將城市重心東移,整體規劃建設44平方公里高鐵新城,確立“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總體目標,著力打造融入長三角的開放引領新門戶,推動城市能級大躍升。 婁江新城、復星文旅項目、恒大文旅項目、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圍繞高鐵站,太倉的樓宇建設、文旅項目、教育文化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全面做好‘高鐵+’文章,貫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太倉堅持把鐵路建設作為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點!碧珎}市市長汪香元說,今后,太倉還將加快推進南沿江高鐵、北沿江高鐵、滬蘇通鐵路二期建設,推動蘇錫常城際鐵路和上海市域鐵路嘉閔線在太倉站對接,全力構建“5+1”軌道交通網絡,真正把太倉建設成為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城市。(韓 雷 雷 霆 范昕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