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潮州兩地多方接力救治 穿山甲康復后成功回歸野外
|
野外放歸中華穿山甲(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7月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2020年7月3日,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放歸活動,包括4只白鷴,10只竹鼠,20條滑鼠蛇,6只八哥等40余只各類動物回歸大自然。其中,一只中華穿山甲的野外放歸特別引人注意。 這回家的場景相當罕見。現場專家告訴記者,這只中華穿山甲6月14日在潮州棲息地受傷并被發現,經過潮州、廣州兩地多方的接力治療,中華穿山甲成功康復并回歸自然。這也是穿山甲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后,廣東省首次實施穿山甲放歸自然活動。 中華穿山甲潮州回家 2020年7月3日,在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多名工作人員的陪伴下,40余只各類動物從廣州乘車來到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安家。 輪到中華穿山甲下車時,專家們特地挑選了更符合其習性的晚上7點,兜兜轉轉看了3個地方后,最終選擇一個小山坳進行放歸。來到熟悉的家鄉,只見中華穿山甲也沒有一味地蜷縮著睡覺,而是探出頭,用可愛的“招風耳”進行一番測聽偵查,確定沒有威脅后,方邁著謹慎的步伐爬進灌叢中,直至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外。 2020年6月,我國將自然分布的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那么這只中華穿山甲能否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生存呢?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主任古河祥告訴記者,穿山甲升級后首次放歸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廣東的生存是沒有問題的,這里是它的家;而且經過20天的專業救護,專家們判定它身體已經完全康復,具備了捕食能力,能獨立生存。 遭狗圍攻,村民及時救下穿山甲 而這20天的緣分還要從三只狗的叫聲說起。侯方暉告訴記者,該只中華穿山甲在潮州市湘橋區蘆莊村民在一處養雞場被發現,當時被3只狗圍攻,村民聽到狗吠聲后趕來一看,發現是穿山甲,感到十分的意外。這是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必須上報國家。有此意識,村民隨即上報潮州林業局,工作人員趕到后,成功讓穿山甲“狗口脫險”,并暫放于潮州市西湖動物園。 中華穿山甲幾分鐘就能打洞,按照常理是不會被狗圍攻的;這只穿山甲還小,是否生病了,也許要請廣州的專家支援一下。潮州市林業局于2020年6月14日上午11時,撥通了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電話,傳達了參與中華穿山甲救助的請求。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迅速派遣相關專家和救護人員攜帶動物救護裝備趕赴潮州市。 待工作人員到達救護地點后,侯方暉與同事們對穿山甲進行了初步檢查,發現穿山甲體重為1.78公斤,為亞成體,屬于剛離開母親生活的幼崽。專家透露,該地區很有可能存在成年母體穿山甲。近年來,中華穿山甲在潮州多次出現,在惠州等地也多次監控被拍攝到,這說明廣東多地還存在一定數量的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并且這個種群還在繁衍。 廣州接力提供20天無干擾式救護 經檢查發現,該穿山甲體況較弱,唾液腺腫大,存在輕度脫水的狀況,體表有寄生蟲。綜合各項表征,工作人員認為穿山甲不適宜立即野外放歸野外,反而需進行人工救護。辦理相關移交手續后,該穿山甲被專車接送到廣州龍洞的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并由專家團隊人員專門照料。 頗為意外的是,第二天,相關專家聯合當地工作人員再到蘆莊實地調研,在穿山甲發現地點周圍方圓數公里的林地中搜尋,沒有到新鮮洞穴和穿山甲覓食的痕跡,這也為中華穿山甲回歸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埋下了伏筆。目前,林業部門組織專家加強了對該地區野生動物特別是穿山甲的監控監測,為下一步更好研究中華穿山甲做好準備。 與人類看病一樣,中華穿山甲被救助到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之后,專家團隊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未發現相關病癥和物理損傷,不過在其甲片下發現蜱蟲七只。古河祥告訴記者,不要小看蜱蟲,蜱蟲是森林腦炎的宿主,能傳染病毒或者細菌給穿山甲;若蜱蟲太多,吸血太多,也會造成穿山甲貧血,導致身體孱弱。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用鉗子把蜱蟲夾出來。古河祥說,這夾蜱蟲也要講究方法,一定要把蜱蟲的口器拔出來,不然留在穿山甲身上一樣會引起炎癥。 在救護初期,從潮州來到廣州,由于生活環境變化大,中華穿山甲一開始的時候拒絕進食,只少量飲水。“以前很多穿山甲就是這樣活活把自己餓死了,這讓人著急。” 侯方暉說,針對該穿山甲的特殊情況,飼養員嚴格調控籠舍溫濕度,改變飼料成分配比,并輔以人工誘食。令人欣慰地是,穿山甲于救護的第二日開口進食,采食量有100克,飲水也正常。經過幾天后,穿山甲體況恢復良好,排便和精神狀況正常。經過持續的測溫,穿山甲甲片表面溫度保持在30攝氏度多,這是正常現象了。 穿山甲罕見白天起床“見客” 7月2日下午4點多,中華穿山甲回家一天前,記者來到廣州龍洞的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走進了中華穿山甲臨時的家,只見籠舍內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開著有保濕保溫功能的空調,地板上3個大碗中分別盛放著干凈的飲用水、黑螞蟻制成的食物等,而中華穿山甲正在稻草從中蜷縮著身體睡覺。古河祥告訴記者,里面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濕度70~80%左右。稻草是為了給中華穿山甲以安全感,與它們洞穴的家里的配置類似。 見記者探訪,中華穿山甲罕見地白天起床“見客”,它伸出頭,走了幾步,似乎想到大碗中喝水,工作人員立馬給它測體溫。侯方暉告訴記者,和其它穿山甲相比,中華穿山甲最大的特色是它有一對比較大的耳廓,就像人們熟知的“招風耳”,此外其尾巴比較大,占據身體1/3,甲片則是黑褐色的。 侯方暉坦言,雖然相處了20天了,但是除了添加食物,很少進籠舍與它直接見面,因為“救護要回歸自然的動物,無干擾方是真救護”。他與中華穿山甲的陪伴更多是在24小時開著的紅外線錄像機前,記錄著中華穿山甲的各種數據,為中華穿山甲的科研工作積累原材料。 古河祥告訴記者,該只中華穿山甲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證據,例如,多天的監控視頻顯示,一般到了晚上10點,它才出來活動,喝水、覓食、攀爬等,再次印證了中華穿山甲系夜行性的動物。其救護過程,特別是該只中華穿山甲的糞便從拉稀到正常的過程,通過分析糞便,給人工配置中華穿山甲食物提供了指引。 經過20天的救護,相關專家論證,一致認為該穿山甲已具備放生條件,適宜放生。這也就出現了7月3日,中華穿山甲在潮州市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放歸的一幕。 野生動物放歸是科學且嚴謹的工作 望著消失在保護區的中華穿山甲,侯方暉一下子想起去年走私入境被查獲的21只馬來穿山甲。雖然經過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廣州動物園、動物保護組織等的接力救助,耗時近半年,但是去年11月份,它們已經全軍客死異鄉了。而這只中華穿山甲成功回歸自然,多少讓侯方暉一年多的郁悶稍稍釋懷。 救護穿山甲,太難了;救護特別是走私進來的外國穿山甲,那是難上加難!侯方暉告訴記者,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人類對于穿山甲的研究依然有限。而走私的外國穿山甲必然經過種種非人道的待遇,比如加灌石膏增重,導致穿山甲消化系統崩潰;走私途中日曬雨淋,缺乏食物導致拉稀;蜱蟲等寄生生物滋擾導致生病;加上異國他鄉的水土不服等諸多因素,非法交易的特別是走私的穿山甲往往等不到康復的那一天。 因此市民千萬不要隨意放生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切莫“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侯方暉介紹,野生動物的放歸,是一項科學的、嚴謹的、并受法律規范的工作。如果將野生動物放生至不適宜生存的野外環境,可能導致其無法生存而死亡。如果將非原產自本地的野生動物放生至本地環境中,不僅會造成新物種與本地物種爭奪生存空間,還可能形成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本地物種退化甚至滅絕。 如果隨意放生的是有毒或未經檢疫的野生動物,還可能對當地群眾的人身財產造成威脅和損害。此外,隨意放生還可能助長不法分子以此為業,通過非法獵捕倒賣放生動物而牟取利益。因此,街坊一旦發現野生動物,盡快告知林業等主管部門是上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