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52億元助力脫貧 四川1200多項電網項目投運
|
騾馬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負重能力大幅下降,小伙子正幫助騾馬推一把力(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成都6月30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伍俊舟 黃梅)今天(30日)13點23分,隨著四川阿壩州理縣110千伏夾壁變電站開關合閘成功,110千伏夾壁至馬塘輸電線路正式投運。這標志著四川1240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項目全部完工。至此,四川省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實現提檔升級。
6月10日,建設者靠人力抬起沉重的塔材艱難穿過高達2米的雪墻(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2018年3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啟動供區內“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3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四川完成投資52.11億元,建成35千伏及以上項目87個,線路全長1670余千米,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網單體工程1153項,新建及改造線路共計1.22萬千米,推動了1107個行政村、數十萬人從“用上電”向“用好電”的轉變。
5月8日,在甘孜瀘定磨崗嶺村,建設者提前完成了豎立鐵塔的工作任務(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的主戰場,國網四川電力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累計投資約28億元,占總投資一半以上,完成項目建設共計682個(含35千伏及以上項目36個)。
6月10日,理縣大峽谷旁正在組塔施工中的工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木里固增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一個木里,一半森林。”區域內高山林立、地勢溝壑縱橫,238基鐵塔在此拔地而起,架起93.5公里長的輸電線路。由于施工點全線海拔高度均在2100至3400米,部分輸電線路甚至穿越無人區,塔材、導線等物料只能通過騾馬一點一點向山上運輸,項目進度管控和安全保障壓力極大。“這些馬兒任勞任怨,它們也是電網的建設者。多虧了它們,建設所需的材料才能如期到達施工點。”參建工人肖德軍說道。5月16日,涼山州木里縣固增鄉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木里電網告別長期“一條腿”走路的現狀,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顯著提升,為當地群眾發展產業、提高生活水平提供充足電能保障。
4月15日,海拔4300米的鷓鴣山埡口,工作人員開展復測定位工作(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隨著四川1240個“三區三州”深貧地區電網項目陸續運行,甘孜、阿壩、涼山三地電壓合格率及供電可靠性大大提升,戶均配變容量超2千伏安,“電燈不亮”“機器不轉”等偏遠農村地區用電問題成為歷史,涉及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有了優質、安全、可靠的“大電網電”,為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電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