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電商消費扶貧叫響“青”字號品牌
|
央廣網西寧6月21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旭輝 趙鑫忠 馬玉芳)青海省西寧市近日上線我國藏區首個消費扶貧眾創基地,讓眾創扶貧基地和電商平臺強強聯手,為開啟青海省消費扶貧的新模式,叫響“青”字號品牌,力促青海特色農產品走向高質量發展探了新路。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青海,牦牛存欄近500萬頭,居全國首位,被譽為世界牦牛之都,然而久藏深閨人未識,近90%的青海牦牛肉是省內自銷。如何讓特色牦牛肉走出省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呢?隨著我國藏區首個消費扶貧眾創基地的上線,牦牛肉這一特色產品將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全國。 青海5369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說:“通過青海基地的眾創品牌,跟全國廣大消費者的連接更緊密了,讓這些上游優質的產品能夠得到下游的優質價格,這中間可以通過很多平臺宣傳展示,讓大家更多的了解青海的產品。” 為叫響“青”字號品牌,眾創基地匯聚了青稞、牦牛、藏羊、冷水魚、藜麥、枸杞、菜籽油、馬鈴薯及民族手工藝品等9大高原特色扶貧產品類別,覆蓋39個貧困縣、200多家企業,502款價值112億元的高原特色扶貧產品,從根本上破解青海省農產品企業小、散、弱等問題及冷鏈配送不足的短板。同時,通過專家研發新品、設計包裝、補齊物流配送短板、運用新媒體賦予農產品內涵等一系列措施,讓藏區的特色農產品推廣不再走彎路,讓農牧民收入持續增加。 全國消費扶貧青海眾創基地負責人馬國華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我們在去年的消費扶貧中,有一個帶動青海青稞牦牛產業發展的示范項目,對貧困戶種植的青稞,每公斤都高于市場價5分錢收購,不要小看這5分錢,一畝地就可以增收125元錢,30萬畝地就是3750萬,人均872元。” 這種終端收購價的提高,倒逼農牧戶提高產品的質量,形成良性循環,終將促使藏區的特色農產品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馬國華表示,消費扶貧眾創平臺致力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線下高原特色扶貧產品展銷平臺”,推進青海省9大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青海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出青海,全面帶動貧困戶持續不斷增收。力爭在五年內銷售扶貧產品1500萬份,銷售金額46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