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寧波寧海和黔西南晴隆兩地架起“空中課堂”
|
寧海和晴隆兩地架起“空中課堂”(央廣網發 寧海縣宣傳部供圖) 央廣網寧波6月1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蔣攀)6月15日上午10點20分,貴州省晴隆縣民族中學高一(7)班的劉佳麗坐在嶄新的課桌上,認真聽著由寧波市寧海縣知恩中學黃婷婷老師上的生物課《自由組合定律》。相隔2000多公里,“空中課堂”讓劉佳麗聽到了一場寧波優秀教師帶來的別開生面的教學,“這樣的課堂很有意思,兩邊的學生都可以提問,老師講課很有新意。” 當天,由寧海愛心企業家捐助150萬元構建的“空中課堂”——遠程互動教學點,分別在晴隆縣民族中學、晴隆縣職業教育中心、晴隆縣第六中學、晴隆縣第六小學、晴隆縣第四幼兒園投入使用,覆蓋晴隆縣普高、職高、初中、小學、幼兒園各個學段。 去年10月份,在寧海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童富遠和其他支教老師借助寧海“黨群同心圓”平臺共同發起“情暖晴隆課桌圓夢”行動,向寧海廣大黨員和社會各界發出捐一套新課桌椅的倡議,寧海社會各界踴躍參加,3小時認捐2200套圓夢課桌,并第一時間運達晴隆11所學校。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寧海縣“黨群同心圓”聯席會議辦公室、寧海縣教育局、寧海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發起倡議,再次為晴隆縣的學生捐贈課桌。據浙江省寧海縣人民教育基金會統計,兩次共募集資金170多萬元、課桌共9000多套。截至目前,已有4800多套課桌運抵晴隆(少、邊、窮)地區的鄉村學校,達到鄉村偏遠學校全覆蓋。 從“送課桌”到“送課堂”,標志著寧海對晴隆的教育幫扶向縱深推進。寧海教育局工作人員張南波介紹說,“空中課堂”有四種形式,分別是同步課堂、遠程專遞課堂、教師網絡研修、名師網絡課堂。其中,同步課堂利用互聯網技術,由寧海(優質學校)部分學科的授課教師同時對本校學生和晴隆結對幫扶學校學生開展視頻直播互動教學,使結對的學校學生實現同步上課、同步作業、同步接受輔導,結對的學校教師共同備課、共同上課、共同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共同進行質量檢測,讓晴隆的學生同步享受到寧海的優質教學資源。在教師網絡研修方面,兩地結對學校的教師基于網絡平臺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診斷和主題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整體水平。 “空中課堂”不僅是晴隆孩子的課堂,也是晴隆老師們的進修課堂。6月15日上午10點,在晴隆縣第六中學,一場“品讀原味,山水小品文教學內容的選擇”為主題的“空中課堂”正在舉行,全校語文教師通過遠程設備與寧海縣躍龍中學語文組老師面對面研討。“我覺得這次研修對我們幫助很大,讓我們對此類文言文山水小品文的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技巧上也收獲很多。”晴隆縣第六中學老師胡坤鵬感慨道。 據了解,寧海和晴隆兩地教育局將聯合成立“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總體設計和統籌管理,各學段開展“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活動每學期不少于5次;兩地結對學校開展“互聯網+教育”結對幫扶活動每學期不少于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