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法律監督觸角 江蘇檢察機關為未成年人撐起安全網
|
“制作預防校園欺凌MV《青春需要溫暖》,點擊量破4億。”在今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這部被點名表揚的全國首個預防校園欺凌公益MV由淮安市檢察機關參與創作和推介。這也是江蘇省檢察機關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貢獻檢察力量的一個縮影。 “全省檢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多元化參與社會治理,推動未成年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等與司法保護形成合力。”在近日省檢察院會同省教育廳召開的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布會上,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王旭奇說。全省檢察機關在立足辦案的基礎上,延伸法律監督觸角,為未成年人撐起安全網,全面綜合推進未成年人保護。 親職教育,為監護人強制“補課” “以前我只注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現在我知道要和孩子多溝通,而不是一味要求他一定按照我說的做。”前不久,江陰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副主任張濤和同事回訪15歲的小黃和其母親時,小黃母親談起經過親職教育后自己教育方式的轉變。張濤告訴記者,令他和同事感到欣慰的是,小黃目前在某電腦專修學校學習,準備掌握一技之長后找份工作。 在辦理一起未成年人傷害他人案件時,小黃的家庭教育引起辦案檢察官的注意。小黃自父母離異后跟隨母親生活,因沉迷網絡游戲,小黃學習成績下降,母子關系緊張。一次與他人發生爭執時,小黃將對方打傷。 “雖然被害人傷勢較輕,但我們仍提前介入案件,全程跟蹤引導,幫助小黃迷途知返,同時引導其母親改變教育方式,明確監護人職責。”張濤說。江陰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魏宏溥告訴記者,該院未成年人案件中親職教育覆蓋率已達90%,為10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江蘇省各級檢察院、婦聯密切合作,為失職或履職不當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強制“補課”。去年以來,共對349件案件中的495名監護人進行親職教育,幫助44名缺乏監護的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監護,協助314名存在不當監護行為的父母改變教育方式。 源頭管理,完善教師準入制度 “能否建立一道柵欄,將伸向孩子的黑手擋在外面?這是我們去年4月辦理這起校外輔導機構培訓教師猥褻兒童案件時的思索。”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師夏告訴記者,辦案中被害人小女孩一直說“他是老師,我不敢反抗”,“這讓我們感到很揪心,也深感除了嚴懲犯罪,必須完善教師包括外聘教師的準入制度,從源頭上防止性侵害發生。” 去年4月,新吳區人民檢察院牽頭聯合11家職能部門制定出臺無錫首個《關于建立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入職查詢工作協作機制的暫行辦法》,對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工作崗位實施入職查詢,實現端口前移,將曾實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員擋在校園之外。 同年5月,首份“從業禁止令”發出:校外輔導機構培訓老師猥褻兒童案件被告人官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禁止官某某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5年內從事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職業。新吳區已通過入職查詢機制對3400余名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行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查詢比對。 “姑蘇護蕊——兒童防性侵宣講項目得到家長的一致認可,讓防性侵意識就像交通安全知識一樣牢記在孩子心間。”首批項目志愿者之一、桃花塢中心小學校長潘瓊告訴記者。該項目由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區團委、教體文旅委等部門聯合發起,從去年6月至今,已開展兒童防性侵普法教育宣傳30多場,覆蓋學生及家長3000多人。 目前,全省鄉鎮以上7000所中小學校均聘請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全省三級檢察院有1245名檢察人員擔任法治副校長。去年以來,法治進校園等各類活動開展7000余場,覆蓋280余萬學生。 制發關注函,推動社會保護 劉某、饒某作為未成年人,隨意出入酒吧等娛樂場所,場所工作人員有沒有依法拒絕他們進入?未成年人獨自到賓館入住,賓館經營者有沒有履行法定義務通知監護人?如果各方履行職責,兩名未成年人的人生軌跡是否會有所不同?在辦理未成年人劉某、饒某詐騙、偽造身份證件案時,昆山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張鵬有很多思考,“我們辦的不只是案件,更要關注案件背后相關行業管理漏洞,這也是對未成年人的人生負責。” 通過調研走訪以及梳理近兩年當地涉旅館行業的犯罪案件,排查涉案旅館的違法經營行為,針對娛樂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昆山市人民檢察院向職能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書;對存在未實名登記、允許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單獨入住等違法行為的旅館業主,聯合公安機關、旅館行業協會對違法經營業主集中訓誡,并針對性提出開展專項檢查整治、履行治安管理報告義務等要求。 “我們還向旅館業行業協會制發檢察關注函,提醒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業務指導和監督監管職責。”張鵬介紹,在檢察關注函的推動下,昆山市旅館行業協會通過《昆山市旅館行業未成年人保護倡議書》,要求會員單位嚴格依法經營。 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向教育、民政、行業協會等部門、組織制發檢察關注函26份,推動解決旅館接納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單獨入住、困境未成年人線上教學難等一系列問題。 (盧曉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