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畢業季 換一個思路 大學生就業挑戰與機遇并存
|
編者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影響,今年穩就業任務十分繁重。全國兩會傳遞明確信號: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今日起,本報和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推出“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專欄,報道江蘇如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全國兩會部署,用創新思路解決好就業問題。 這是一個特殊畢業季。許多畢業生度過一個超長版寒假,還沒來得及與同窗告別,就要離校了;還沒有機會感受一下人潮洶涌的校園招聘會,卻要畢業了。 今年的就業嚴重受到疫情沖擊,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機會?記者采訪企業招聘負責人、高校老師、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已經成功“上岸”的畢業生,深切感受到,無論是就業方還是用人方,思路決定出路,換一個眼光,換一種思路,最難畢業季同時也可能是人才風口期。 海投簡歷,成功抓住唯一面試機會 受疫情影響,今年江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5月,江蘇高校畢業生智慧就業平臺發布招聘崗位需求數81.9萬個,而今年江蘇高校畢業生58.4萬。也就是說,市場上并不是沒有崗位,只是一些崗位招不到人,一些大學生找不到合適崗位,崗位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 調查發現,計算機及軟件設計、機械制造、電氣工程、市場營銷等專業畢業生求職相對容易。受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延遲影響,一些文科類專業畢業生求職較為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機會。 6月5日上午,在雨潤集團總部人力資源公司,校招實習生、河海大學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洪雪晴正在整理公司檔案材料,遇到不懂的請教指導老師。這是她在網上投了30份簡歷后,獲得的唯一一次面試機會。洪雪晴說,自己對目前的崗位很滿意。 洪雪晴的研究方向是移民社會學,往年的學長學姐們很少為找工作發愁。去年秋天一直忙于論文和深造計劃的洪雪晴,甚至沒考慮找工作,沒想到最后升學失敗了。疫情發生后,往年的熱門就業單位停止招聘計劃,洪雪晴特別著急。“我想從事行政、人事管理方面的工作。”確定目標后,洪雪晴3月開始在網上海投簡歷,經過雨潤公司三輪面試,最終獲得網簽。 洪雪晴的專業共有35名同學,目前還有十多人的工作沒有定下來。“沒有找到工作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一心想考公務員,有的一心想從事專業工作,但我覺得不管怎樣還是得先就業。”洪雪晴說。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畢業生商鈺運的求職經歷與洪雪晴類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商鈺運,網簽了老家常州一家銀行的營銷崗位。“我的專業跟銀行、營銷等一點關系都沒有,但這不代表我不能干這份工作。”商鈺運建議,平時注意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關鍵時刻勇于挑戰、勇于嘗試。“鼓足勇氣跨出去,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我。” 部分企業“擴招”,抓住機會儲備人才 疫情讓一些企業經營困難,也讓一些行業獲得發展良機。一些企業抓住機會,將大學生就業難看成儲備優秀人才的大好時機。 4月開始,雨潤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祝珺每天因為面試都要忙到晚上12點。“我們公司的產業結構基本沒受疫情影響,今年公司大幅擴招應屆畢業生,為公司儲備人才,也盡一點社會責任。”祝珺表示,除了信息化團隊等專業部門,公司大部分崗位不設專業限制,更看中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做事態度以及職業興趣。“比如營銷部門并不是只招市場營銷專業的,今年還招聘了航天工程和水利專業畢業生。”集團還將去年的畢業生與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 截至5月底,雨潤集團新聘員工7800多人,其中簽訂三方協議的應屆畢業生1533人。“今年集團計劃招聘1.5萬人,其中四成是大學生。”祝珺介紹,受疫情影響,今年大學生面試效率明顯高于往年,往年一個崗位平均需要面試5人,今年平均3人左右。 南瑞集團人力資源部招聘主管馬晶也表示,今年南瑞集團已招聘500名大學生,而去年同期只有400人。“作為國企,擴大招聘人數是響應國家號召,同時也為公司儲備優秀人才。”馬晶認為,網絡招聘、線上面試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以前校招需要全國各地出差,一所一所高校跑,重復做各種宣講準備,一天跑三所高校,忙得團團轉。今年春季招聘,我們在辦公室同時對全國45所高校宣講,在線回答問題,很方便。”南瑞集團今年還網簽了29名貧困畢業生。 為緩解就業壓力,中央到地方今年出臺多項政策,包括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規模,健全大學生參軍入伍激勵政策,給招用畢業生的中小微企業發就業補貼,擴大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大學生招聘規模,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擴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和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招聘規模等。這也意味著,今年的畢業生將有更多機關事業單位就業機會。 中小企業亟盼更多線下招聘 大集團、大企業充分感受到線上招聘的便利,但對于一些知名度不高、網絡招聘渠道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線上招聘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小企業是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 南京賽格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計劃招聘電子信息、微電子工程、通信等專業畢業生20人。通過91JOB、智聯招聘、高校校園招聘網、前程無憂等網絡招聘渠道收到簡歷300份,公司發出面試邀約后,60人參加面試,但目前只有6人簽約。“受疫情影響,很多畢業生中斷了實習,沒法提供可以顯示其工作能力的實習作品。畢業生也普遍表示不了解企業,不敢貿然簽約,導致簽約率很低。”公司人事主管姚文娟表示,雖然公司待遇不錯,也是南京高科技企業,但很多畢業生網上求職還是看名氣。 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陳佳也表示,今年公司計劃招聘20人,網上收到50份簡歷,目前只有7人簽約。“往年我們到學校招聘,跟有意向學生面對面交流,然后邀請他們參觀企業,一般4月之前就能完成招聘計劃,轉移到網上后,很多外地學生不太了解企業,普遍持觀望心態。” 目前,一些高校為便于管理,要求畢業生進校后不能隨意離開校園,這也給畢業生外出求職帶來了不便。姚文娟和陳佳呼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放開線下招聘。 5月30日,南京工業大學在省內率先啟動線下招聘會,吸引中建科工、江蘇鼎泰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用人單位,現場提供2000多個招聘崗位。“沒想到還有這么多好機會、好崗位。”南京工業大學就業辦主任張濤介紹,為了讓招聘崗位與畢業生更加匹配,學校向南京、蘇州、無錫等8個城市發出100個參會名額,并提前發放畢業生生源簡表。很多地方都反映參會名額供不應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線下招聘都很迫切。 南京工程學院6月3日起也啟動線下招聘,將一直持續到6月20日畢業生離校。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于躍進表示,為確保安全,學校對招聘規模進行限制,比如每場用人單位控制在20家以內。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工程學院落實崗位的畢業生超七成,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黃紅芳 金亦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