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李多寬:以時代致敬千年
|
新華網(wǎng)南京6月5日電(陳曦/文 于華杰 應康偉/攝)仿佛來自遙遠千年,古雅的遺韻猶如翻開塵封的歷史長卷;又仿佛取自當下,自信舒展著飽含生命力的現(xiàn)代美感。 傳來遙遠,看來很近,這種穿越時空的邂逅,在李多寬的書法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遇見。堅持書法創(chuàng)作五十余年,李多寬堅守書法傳統(tǒng)的正大氣象,潛心研究經(jīng)典,盡心盡責傳承,在融會貫通中創(chuàng)新,用筆墨扎根于時代。 近日,我們走近著名書法家李多寬,傾聽他的書法情結和對書法的認知、理解;感受其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以時代致敬千年。
書法家李多寬 靜守初心 翰墨人生 字如其人,見字如面。初見李多寬,他謙謙儒雅的氣質便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對他作品的鑒賞,與其本人進行對話,我們不僅看到了李多寬對書法文化的獨到見解,對藝術的審美與實踐;同時,透過其作品的技法與形式,也可以感受到一股對傳統(tǒng)文化內涵雋永的信仰與追求,和風骨凜然、純真脫俗的文人氣節(jié)。
李多寬書法作品 作品乃藝者本真,是藝術家內心精神和文化升華的表達載體。李多寬書法作品的氣質實際上和他的經(jīng)歷、學養(yǎng)和追求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看到老師工整的板書時,李多寬便在心中埋下了寫一手好字的夢想的種子,從此這種追求便伴隨了他的一生。隨著李多寬進入部隊、成為政工干事,能夠更好的涉獵文化領域,由此他便開始真正進入書法的世界。 靜守初心,勤懇耕耘,往后的幾十年,不論在什么崗位,無論多忙,李多寬一直沒有忘記書法,空閑時間都在堅持讀書寫字。“我平時也沒有什么其他愛好,工作之余,書法就是我的生活狀態(tài),亮一盞燈,泡一壺茶,鋪開一張紙,筆尖飽蘸上墨汁,感覺世界都安靜了……”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符號”,李多寬說,中華文化5000年從沒有斷過,漢字是很重要的一個載體。帶著敬畏之心,他在接觸漢字、書法的過程中,沉浸其中,投入了很多精力。 李多寬常以寫字的方式來讀書,尤其喜歡抄寫傳承下來的最原始的經(jīng)典,如儒學中的《四書五經(jīng)》、佛學中的《金剛經(jīng)》、道家學派的《道德經(jīng)》等。幾十年的抄典練書讓他體會到,這樣的方式恰恰契合了古人寫書法與做學問長期并行,久而久之之后才能做到的融會貫通。“只有融會貫通之后,書法才能體現(xiàn)人文精神。寫字僅僅依靠技巧是到不了道的地步,學問不打通,書法是高不到哪兒去的。”
李多寬書法作品 李多寬覺得,寫書法不僅在讀書,心中也應淡然,守住心里一顆淡雅的心,流露出的就是非常干凈的作品。不少人評價說,李多寬的作品清雅淡泊,闊達而不促狹,平和而不偏激,頗具“書卷氣”。幾十年如一日,對書法的熱愛與堅持熏陶了他恬然、淡泊的心態(tài),而這種淡然之氣又反饋在了李多寬的作品之中。 盡責傳承 融書法于時代 李多寬的作品既有厚度,也不失寬度。既有沿著歷史脈絡對書法及漢字進行尋源,也有橫向上對不同書法大家作品的汲取與融合、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好古又不僅僅是仿古。顯然,李多寬是一個懂得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人,堅持50多年的延伸,反倒有了自己的邏輯和格調。
李多寬書法作品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李多寬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脈絡非常的清楚,這也決定了他對書法藝術的追根溯源和對書法本質的追隨。 在李多寬的書法實踐中,他常常從歷史的文化角度去思考書法,他用大量時間游歷在中國歷史當中。他認為,中國書法3500年的歷史積淀本身就構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后學者在學習書法技巧之外,還應懂得文字、美學、思想、政治有關的歷史知識。 李多寬說自己不會去研究一些微觀史學,但對整個歷史的縱深感,歷史長河中每一個階段的文化現(xiàn)象他都很清楚。“做到這樣的心中有數(shù),在學習前人這些寶貴遺產(chǎn)的時候,我們就變得更加自覺,彎路就會走得少,一下子就能切入到點上。” 李多寬非常注重書法的傳承。他認為,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古人留下的寶貴書法財富值得后人好好沉浸其中,吸取營養(yǎng),下足功夫去學習、去傳承。他擔心在當下數(shù)字化的時代,如果丟掉傳統(tǒng)書法,定會影響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他覺得自己應盡一份責任。 在傳承書法文化、呼吁弘揚書法藝術之外,李多寬還認為,書法一定要有時代精神,在這方面要不斷研究。“跟上時代脈搏,中國書畫史實際是伴隨時代前進的。”李多寬說,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責任和義務,尤其在當下多元化的時代,仍然要有民族凝聚力和情感抒發(fā)。“我們的任務很重,雖然已經(jīng)取得一些成果、收獲,但在這條路上,我們還會不斷地深入下去。” 言恭達先生曾經(jīng)對李多寬的作品有過非常高的評價,他稱李多寬為“新的士風”。李多寬表示,“言恭達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他曾說過,不同時代有不同‘士風’內涵,不同價值追求、人文關懷與歷史擔當,在今天這個偉大時代,應具有與封建時代本質區(qū)別的‘新士風’:與時俱進,內蘊豐富,特質鮮明,風范社會,引領當下。” 士者弘毅 任重道遠 去年12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選舉產(chǎn)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機構領導人,李多寬從言恭達先生的手中接過接力棒,當選為新一任會長。新的職務讓李多寬擔起了新的責任和使命。 “研究會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在加強國際經(jīng)濟往來的同時,也應大力加強文化往來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可以說是響應時代的呼喚,研究會的責任也顯而易見”,李多寬說,歷屆研究會的同志為國內書畫繁榮發(fā)展和國際交流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他也將繼續(xù)遵循研究會“交流、合作、誠信、發(fā)展”的辦會宗旨,以堅持學術品位、開展國際交流、弘揚民族藝術為己任,通過開展中外書畫藝術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團結海內外不同門派、不同類別的書畫藝術家,積極促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培養(yǎng)優(yōu)秀藝術人才,推動中國書畫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 談到研究會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李多寬說,研究會長期在傳統(tǒng)文化領域著重培養(yǎng)青少年的藝術才能,每年舉辦“希望頌——全國青少年書畫藝術大展”,活動今年已進行到第五屆,目前正在作品征集階段,展覽擬定于8月在北京舉辦。 展覽還將選取部分獲獎及代表作品參與“奮斗頌——喜迎建黨一百年書畫精品航天搭載”藝術之旅活動。該活動得到了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載人辦公室的支持,是繼《神州頌》《和平頌》《文明頌》《希望頌》之后的又一重要搭載活動,同時擬選書畫各100位書畫藝術家的歌頌黨百年奮斗歷史和航天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的主題性書畫作品參加搭載活動。 此外,在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和“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研究會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旨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今年新春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藝術家群體牽掛在心,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開展面向社會廣泛征集抗疫主題作品,歌頌一線白衣天使的活動。李多寬介紹,活動早在年初二就已開始,國內有400多位藝術家積極參與創(chuàng)作,通過網(wǎng)絡對征集的500幅作品進行拍賣,拍賣所得款購買了醫(yī)療物資,通過湖北文旅廳捐給了一線醫(yī)務人員。 李多寬說,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將充分發(fā)揮平臺的資源集聚和影響力,號召更多的書畫家積極行動,響應時代號召,積極走在前列,一起努力,去傳播、傳承,會使更多的人愿意寫字,愛上寫字。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書畫家,面向社會基層,多寫多創(chuàng)作,融入時代生活,體現(xiàn)時代人文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