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綠水”南京交出水環境綜合治理答卷
|
經過整治的月牙湖成為名副其實的“城東明珠”。
三汊河入江口成為集市民活動、休閑、游覽為一體的濱江特色空間。
6月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長江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聚焦“水環境綜合治理”主題,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通報了南京水環境綜合治理情況與經驗做法并回答記者提問。
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果究竟如何?不能光聽負責人介紹。中午12點30分,參會記者馬不停蹄地趕赴外秦淮河三汊河口、金川河寶塔橋斷面、月牙湖進行實地集中采訪,探訪這些曾經的“問題河湖”從黑臭四溢到碧波蕩漾的綠色蝶變。
地點1外秦淮河三汊河口
消黑除臭,外秦淮河重現碧波
河面平靜如鏡,藍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市民在江邊觀景,空中偶有白鷺展翅飛過,來到外秦淮河三汊河口,眼前是一幅美麗的夏日圖景。
外秦淮河是長江下游南岸的重要支流,三汊河口作為外秦淮河入江口,見證著河道水質的變化。
鼓樓區水務局二級調研員睢建波介紹,2018年開始,鼓樓區按照“水中岸上、系統治理、建管并舉、穩定達標”的工作思路,重點組織實施水環境整體提升工程,鞏固消黑成果、挖掘治水潛能,著力提升區內河道整體水質,對區管25條河道實施了全面清淤,采取干塘見底、水力沖挖、封袋裝填、管道運輸等措施,累計清淤60余萬方,消除了內源污染;同時,圍繞河西地區“五河四溝”水系互聯互通,優化引流補水模式,有效解決河西片區河道水流不暢和部分河道無水源補給問題。今年,鼓樓區又針對補水水源濁度高的難題,新建了里圩河和下圩河河水沉淀凈化設施,進一步提升引水水源透明度,水清岸綠整治成效初步顯現。
如今,外秦淮河不僅河道、護坡得以改觀,而且還興建了一批以親水駁岸為特色的濱河綠化區、休閑文化區和觀賞景點,給人以“舊貌換新顏”的美感。采訪當天,在場的工作人員用手持檢測儀進行檢測,斷面的氨氮含量為0.3毫克/升,溶解氧含量是6.6毫克/升,已達到Ⅱ類水的標準。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水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實現區域水環境‘長制久清’,還需要全區上下在更大格局上謀發展、在更強力度上求突破、在更高水平上提品質。”鼓樓區副區長何建表示,鼓樓區將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守護好長江母親河,構筑生態文明美好家園,為市民清晰呈現山水城林、河暢景美的生態新鼓樓。
地點2金川河寶塔橋斷面
昔日“龍須溝”變身市民觀光寶地
位于金川河入江口的寶塔橋,是河道匯入長江的最后一道關卡。2018年以前,這里河道水體發黑發臭,從長江大橋上向下看,江河“涇渭分明”,可今天,這里已經是另一番景象——河道清澈見底,河岸綠樹成蔭,加上不同品種、顏色的朵朵鮮花點綴,寶塔橋已成為景觀宜人的生態廊道、親水步道。
“以前一走近河邊,一陣陣惡臭就隨風飄來,兩岸邊雜草叢生,行人都不愿意逗留。”提起曾經的金川河,市民王建國連連搖頭。記者了解到,因金川河流域主要覆蓋老城區,部分地區管網缺失,排水設施老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管道錯接混接破損堵塞造成污水“跑冒滴漏”下水入河;片區雨污分流建設年代長、標準低,城市老舊混流截流制排水系統,導致晴天偶發性污水下河和雨天污水溢流,諸多復雜情況、問題交織,以致河道水體發黑發臭,每年大量污水排入長江。2018年初,金川河寶塔橋斷面的氨氮濃度高達12.3毫克/升,被視為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8年6月,南京在建立河長制之后,又建立了省控入江河流斷面水質提升市領導掛鉤負責制,由市領導認領最難治的河道當河長,認領治理任務最艱巨的入河支流斷面當斷面長。”睢建波介紹,市委主要領導、市總河長主動掛鉤最難達標的寶塔橋斷面治理,挑戰南京河道治理最高難度系數,金川河開啟了“硬核”治理模式。整治中,流域內1178個排口按照“一口一策”分類整治,實現精準治污。同時,通過清淤疏浚、排口改造、生態修復、引流補水等綜合措施,全面實施并基本完成了金川河流域15條河道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采訪當天,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水質監測結果顯示,寶塔橋斷面穩定達標,部分指標已超過Ⅲ類,徹底摘掉了“黑”帽子。
“經過治理,金川河的水清了、景美了,經過這里心情都變好了,每天晨間和晚飯后來這里‘打卡’的人也越來越多。”王建國告訴記者,近期,外金川河入江口河段進行了環境綜合提升改造,不僅在兩岸增種了十多種植被,還增添了夜間照明設備,這里已成為周圍居民休閑觀光的寶地。
地點3月牙湖
“黑水河”脫胎換骨 引“貴客”舉家落戶
去年5月,月牙湖迎來了幾位對環境水質要求極高的“客人”——黑天鵝,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落戶”月牙湖不到半年,黑天鵝們就在這里孵化了3只黑天鵝寶寶。黑天鵝的安心“居住”,標志著月牙湖治水的成功。
記者來到月牙湖畔,發現湖水碧綠清澈,水中魚兒成群結隊,蜻蜓輕掠水面形成倒影,還有鳥兒在湖邊草地上小憩,一切是那么淡然,讓人不由自主放松了心情。
“秦淮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月牙湖屬于秦淮河上游水系,它兼具城市內河、湖特點,是主城區重要的調蓄湖泊。”秦淮區水務局副局長徐連奎向記者介紹,月牙湖原來由南京市農委管理,用于漁業養殖,周邊污水直排下河,水質黑臭、岸坡雜亂、遍地違建,周邊居民意見較大,投訴較多,后于2016年移交給秦淮區政府。秦淮區水務局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對月牙湖水環境實施綜合整治,采取“還河于民、標本兼治、一河一策、建管并重、全民參與”的治水路徑,促進月牙湖生態環境品質的提升。通過投放“食藻蟲”,建立了“食藻蟲—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生態系統,形成底泥微生物、沉水植物、大型蚤、魚蝦螺貝食物鏈,將水體污染物轉化為生物蛋白。同時種植沉水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體溶解氧,投放魚類、蟹類、貝類、螺類等土著水生動物,強化和優化水生生物多樣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水生態自凈系統。
經過持續努力,如今的月牙湖已經華麗變身為“水下森林”,湖下水草清晰可見,河道岸線元氣滿滿。據悉,從2017年5月份開始,月牙湖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溶解氧及氨氮等2項核心指標可達到Ⅰ類水質標準,被省水利廳評為“江蘇省首批生態樣板河湖”。
如今的月牙湖岸邊綠樹成蔭,水體清澈透底,“水下森林”繁盛,魚兒游弋,鳥類集聚,盡顯“人水和諧”靈動之美。
“大保護”最新動態 南京市水務局:
今年年底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達300萬噸/日
市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徐小春介紹,我市共有28條入江支流,其中,金川河、外秦淮河等7條為省控入江支流,其余21條為市控入江支流。入江支流水質直接關系到長江南京段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2018年6月以來,市領導掛鉤負責推動劣V類省控入江支流治理,先后共開展70余次專項調研。今年以來,又進一步擴展建立了21條市控入江支流屬地區委主要負責人掛鉤負責制,由各區領導掛帥牽頭抓總推進。
據悉,目前,年度計劃實施的外金川河寶塔橋段環境提升項目已基本完成,外秦淮河下游段13.3公里清淤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北十里長溝東支生態修復工程已完成EPC+O招標,施工已進場。為確保21條市控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我市分類制定了“一河一策”達標保障方案,進一步強化整治和維護監管等工作,便民河、大道河、七鄉河續建整治工程計劃6月底完成,工農河關聯支流治理項目計劃6月底開工。
“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是保障水環境質量的基礎和關鍵。”徐小春說,市水務局還將加快補齊污水設施短板。一方面,將加快補齊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全市50公里管網新改建任務已完成11公里,主城17項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已開工10項;城北—鐵北污水廠10公里主管連通工程已完成,江心洲—城南污水廠連通工程完成40%;主城六大片區污水收集系統大規模管網檢測排查全面展開,城北收集系統檢測排查已完成,江心洲、城東、鐵北收集系統基本完成外業排查,仙林、城南收集系統進展均超過80%。另一方面,還將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短板,為進一步提升處理能力,當前正在實施14座83萬噸/日污水處理廠擴建,目前,鐵北、橋北等4座(總規模36萬噸/日)已在通水試運行,其余10座正在加快建設實施,至2020年底,將實現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由2015年的200萬噸增加至300萬噸。(余夢嬌/文 馮芃、董家訓/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