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 “新農人”把茉莉花種成“致富花”
|
萬廣軍(左)在金牛湖野茉莉示范園內與村民交流種植技術。 (董家訓攝)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1942年,年僅14歲的何仿,在南京六合金牛山采風時收集整理當地民歌《鮮花調》,定名為《茉莉花》推向全國,唱紅了全世界。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金牛山上的茉莉花卻是“歌紅花不紅”,野生的茉莉花叢不成規模,不適宜觀賞,大家只是聽過民歌,鮮少有游客去金牛山一睹芳顏。 兩年前,在金牛湖街道的支持下,“新農人”萬廣軍創建了茉莉園,目前已種植12個品種,3萬多株茉莉,讓金牛山告別了“只聞歌聲少見花”的歷史。同時,一朵朵茉莉花也成為了當地鄉親們的“致富花”,更成為六合區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載體。 “新農人”返鄉創業讓花海常在 2018年,萬廣軍從南京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后回到家鄉,遇到了10多年研究金牛湖本土野茉莉的“土專家”強曉峰,被他的精神打動,也決定加入。“新農人”萬廣軍成立了南京茉莉芬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建設了野茉莉示范園,打造了一條涵蓋科普教育、休閑觀光到茉莉花衍生品研發的茉莉產業鏈。 “提到茉莉花,很多人見到的其實是廣西地區種植的草本茉莉,六合特色品種也要讓更多人知道!比f廣軍告訴記者,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茉莉園已經占地90多畝,種植有12個品種近3.5萬棵木本茉莉。這幾天,園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補水作業,迎接著盛花期的到來。 創建初期的茉莉園,花期季節性短板的問題,制約著茉莉園區的長遠發展。萬廣軍和團隊潛心考察學習,精心布局引種、馴化、栽培等步驟,讓茉莉園的花期從3月份一直持續至10月,基本構成了一幅多季可賞的“賞花地圖”。 科研產業結合路越走越寬 木本茉莉花種植作為一個新項目,之前沒有人嘗試過,沒有經驗可循。一開始,萬廣軍入手項目時也走了不少彎路,他明白,傳統苗木種植必須要向科技農業轉型才能更好發展。 萬廣軍決定與科研院校合作。“我們與南林大許曉崗教授團隊合作,由他們來鑒別確定野茉莉花具體品名、科屬,指導對各品種茉莉花進行試種培育,為進一步的推廣種植做準備!比f廣軍說,目前科研費用已投入200萬元,這些資金換來了更精準的數據分析,提高了種植成功率。 種好茉莉花只是基礎,萬廣軍在園區發展中還有更大的野心。他想樹立六合茉莉獨特的品牌形象,深度挖掘茉莉花潛在價值!傲嫌杏凭玫闹撇鑲鹘y,茉莉花茶現在我們上馬立刻也能做,但產品附加值低且市場也趨于飽和,我們決定‘啃’更硬的骨頭,發展提煉茉莉花精油!比f廣軍介紹,在美妝行業,純植物精油有很大的市場,園區正在與南林大合作研究,一旦提煉技術成熟將申請專利,一舉打入產業鏈上游。 小茉莉“開”出富民大產業 “土地流轉租金、園區務工、苗圃售賣……通過多元方式,茉莉花帶動著更多村民一起致富!避岳蚧ù妩h總支書記陳本金介紹,今年清明節以來,因園區管理、養護需要,村里70余名勞動力在這里工作獲取到收入。村民王玉杰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主要靠種植水稻、小麥獲得收入,來到園區進行茉莉花種植管理后,負責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去年收入一下子翻了兩番。 今年以來,金牛湖街道也加大對園區扶持力度,通過培育種植,傳承茉莉花文化。在金牛湖景區入口牌坊、金牛湖環山路段等區域,園區出品的各品種茉莉花正次第綻放。此外,園區還接到桂子山石柱林和街道村級道路綠化的訂單,讓木本茉莉真正走出了試驗“溫床”。記者了解到,街道在每年舉辦六合茉莉花音樂美食文化旅游節基礎上,也把茉莉花品牌納入六合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弘揚行動計劃,以《茉莉花》歌曲為主題,將在金牛湖建設紅色歌曲紀念廣場。 “現在區委區政府也非常重視本土茉莉花種植產業的發展,目標是讓游客到了六合就能見花賞景,進一步打響茉莉之鄉旅游品牌,村里的這項產業將會迎來更大發展空間!标惐窘鸶吲d地說,茉莉花村將努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花為媒”,聯動周邊美麗鄉村官塘赫,發展現代休閑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乘全面小康、鄉村振興東風讓茉莉花“香”飄萬里。 (倪繆康 繆越 陸金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