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溫雪瓊:構建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法治環境
|
央廣網沈陽5月27日消息(記者田彤)“法治思維運用是恢復、發展經濟和阻止疫情反彈的重要舉措,疫情防控常態化必須將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貫徹始終。”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住遼全國政協委員溫雪瓊提案建議,積極構建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適應的法治環境,從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環節精準發力,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常態化疫情防控應立法先行。”溫雪瓊建議,加強法律制度的供給,開展疫情防控常態化相關法律法規清理和修訂工作,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梳理《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并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納入突發事件應對法律體系內,便于最大化調動資源,國家應急體系得到全面響應。最高法和最高檢應以發布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制定關于危害公共衛生犯罪的司法解釋,并加大指導案例的供給量,充分吸收此次疫情典型案例類型化、指導化經驗,固化疫情防控過程中成熟定型的司法經驗。 溫雪瓊建議,要依法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執行機制。常態化下,要統籌謀劃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理,構建常態化防控體系,建立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工作機制,實現疫情防控依法專業化精準快速處置。此外,行政執法的示范作用,是常態化疫情防控過程中維護經濟社會穩定有序恢復發展的重要保障。行政執法行為應側重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大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政策落實力度,聚焦醫療救治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的穩定。 溫雪瓊建議,最高法和最高檢應持續通過典型案例向社會公眾傳遞司法動態,引導公眾對自己行為舉止的合法性認知,了解疫情防控的法律紅線。法院系統應及時研究,強化訴前調解,有效化解各類因疫情產生的矛盾糾紛。對涉疫案件執行開辟綠色通道,依法盤活涉疫企業資產,充分釋放產能。此外,要強化法律服務和司法援助,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切實引導群眾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