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750千伏GIS具備帶電投運條件
|
青豫特高壓±800千伏青南換流站全景(央廣網發 徐浩 攝) 央廣網共和5月26日消息(記者葛修遠)青海至河南特高壓工程的送端站-±800千伏青南換流站750千伏GIS(氣體絕緣變電站)Ⅰ、Ⅱ母母線電壓互感器日前通過耐壓試驗,標志著全球最長的750千伏 GIS設備耐壓試驗全部一次性通過,所有對接完成的GIS設備單元均達到“零缺陷”標準,具備帶電投運條件,為后續特高壓“電源工程”接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青豫”特高壓青南換流站是目前國內首個±800千伏換流站與750千伏變電站同期、同址建設的特高壓工程。站址海拔3400米為國內最高,工程建設中配套線路工程跨越多,工程建設難度大。 “青豫”特高壓是世界首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也是支撐青海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規劃建設的第一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工程計劃于年內竣工投運,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將有力推動青海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建設和大規模外送,提高西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整體外送消納水平。 青南換流站750千伏 GIS是目前全求最長的GIS設備,設備長度755米,共30個間隔,11個串,2350個設備單元,母線長度8400米,19回分支出線。項目經理吳建平說:“GIS對接工作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無論是青海塔拉灘的風沙天氣還是冬期施工中產生的凝露凝霜的都會對最終的耐壓試驗產生影響,這次耐壓試驗的通過是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一直傳承‘匠心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 據了解,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為克服青海塔拉高海拔地區大風沙的惡劣氣候環境,對傳統的“五級防塵”進行創新優化,建設設備清洗間,使用環保霧炮機升級為“七級防塵”措施嚴格控制空氣潔凈度,在冬期施工期間采用新設備“熱風炮”助力,對設備外壁進行預熱,并采用干燥空氣發生器防控點檢人員呵氣產生的凝露凝霜對后期試驗帶來的影響。結合“智慧工地”采用環境監測系統對空氣潔凈度進行實時監測,采用人臉識別系統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嚴把執行關,將每條措施執行監督到位,疫情期間,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時候全力籌備復工復產工作,根據施工人員全天工作、生活行動軌跡線編制了《全動線防疫管理手冊》,開展“五同管理”利用自主研發的BIM管控平臺精準策劃,開展深度交叉作業,歷時111天完成安裝,生動體現了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施工組織策劃和質量管控水平。 工程建設期間,為進一步提升GIS對接質量,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和國網直流公司聯合開展“六賽一創”活動,評選GIS安裝之星,用“以賽代訓”的方式,開展技術骨干帶動群眾提升業務技能的“拓展培訓”,進一步凝聚組織力量,以賽促學提升施工質量。工程參建黨員骨干和青年骨干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分別承擔攻堅任務,組織經驗交流分享會等形式確保GIS對接工作順利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