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 群眾“吹哨” 黨員報到
|
寧海縣1800余名黨員活躍在基層黨建一線(央廣網發 寧海縣供圖) 央廣網寧波5月2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 蔣攀 邵冬)“村中有園、園中有庭、庭中有花。”日前,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梅林街道花園社區,黨員中心戶王玲嬌站在自家庭院,興致勃勃地給聯戶黨員和聯系戶現場講述“美麗庭院”的打造心得。 在她和其他7位黨員中心戶提議和發動下,花園社區把“美麗庭院”創建納入2019年“十件事”之一。至今,王玲嬌已組織“美麗庭院”專題培訓3場200人,現場指導聯戶20余次,打造提升美麗庭院60余個。 像王玲嬌一樣活躍在基層黨建一線的黨員中心戶,在寧海已有1800余名,他們都是骨干黨員及黨員網格員,具備公心、威望、能力、精力等共同特性,說話黨員會聽、做事黨員能服,成為紅色“戶”聯網上的關鍵一環。 黨建作為基層治理的“壓艙石”和“定星盤”,如何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員從帶頭到帶動、黨群從聯系到聯動、基層從管治到自治。寧海實施“黨員聯戶”機制,通過鎮村試點,探索“群眾吹哨、黨員報到”的自治新模式,著力以“小制度”撬動“大治理”。 去年,寧海縣出臺《關于健全“黨員聯戶”機制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施意見》,清單化羅列并公示“六大員”職責,要求黨員采取實地走訪形式,每月至少聯系群眾一次,做到“上級政策講解、重點工作發動、民意訴求收集、矛盾糾紛調解、文明新風倡導”等五個到戶。同時,搭建黨組織—黨員中心戶—黨員—農戶(居民戶)四級架構網格,每個網格內設立2-5名黨員中心戶,每名中心戶聯系5-15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5-20戶農戶(居民戶),織密全縣“一張網”,聯通“尋常百姓家”。 “暢通渠道是用情服務的基礎。”寧海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織密紅色‘戶’聯網是基礎中的基礎。”農村人重情面,“就近就親就便”無疑是最好答案,基于社會關系,寧海在農村采取普通村戶雙向互選、重點難點對象支委兜底、聯戶關系全村公示的方式,把黨員放進網,讓黨員動起來,實現從“走得進門、說得上話”到“聯得上情、辦得了事”的轉變。 地處中心城區的躍龍街道興圃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居住型社區,擁有104個開放式樓道、1690戶落地房,居民近4230戶、1.2萬余人,樓多、戶多、人多,單靠社區力量,難以服務好轄區居民。于是,包樓聯戶的紅色樓道長應運而生。社區劃出4個大網格9個小網格、實施“社區-樓道-戶”三級聯動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所有樓道、落地房居民信息排摸。 在越溪鄉,復工后的小微企業園項目工地一片繁忙,但在項目開工前,群眾觀望、等待,甚至不理解、不支持,讓征地工作一度陷入困境。為此,越溪下灣村38名黨員及時組建3支聯戶攻堅隊,深入村戶宣傳、發動、組織,僅用兩個月,將難題破解。 這是黨員聯戶用心開展宣傳教育的一個縮影,也是聯戶黨員“六大員”身份的集中展現。“政策法規宣傳員、中心工作示范員、社情民意收集員、美麗鄉村守護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群眾工作監督員”,寧海縣委組織部部務會議成員、組織科科長柴曉敏告訴筆者,目前全縣已有2.3萬余名黨員走親連心進網格,占全縣黨員的近六成,村(社區)黨員基本實現應聯盡聯。 寧海將黨員聯戶走訪、記錄、成效等內容納入鋒領指數考評,對聯戶黨員實施積分制管理,除村(社)黨組織結合賽事開展考評外,同時探索開展入戶直評,將積分較高的村(社)黨員中心戶和黨員,優先推薦納入村級后備干部梯隊,列入年度黨員聯戶工作“示范村(社)”“示范黨員中心戶”“鋒領黨員”評選,對聯系群眾評價較差的聯戶黨員,進行反向扣分,年終積分少于60分的,啟動警示型黨員幫扶整轉程序。 如今在浙江寧海,“黨員上門問事、戶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議事、干部領銜辦事、黨群評事”的基層治理紅色鏈條基本構建,受理、商議、承辦、反饋等細化流程實現閉環,已為群眾解決實事8000余件,推動實施民生項目300余個,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