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以穩固“雙鏈”支撐高質量發展
|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2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其中一個“保”,就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江蘇經濟體量大、產業門類全、外向程度高,新形勢下如何有效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代表委員們表示,要著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穩”的任務更艱巨,“保”的責任更重大 經濟總量1.92萬億元、工業經濟規模3.36萬億元、外貿總量3000億美元,如此大的體量讓蘇州“穩”的任務更艱巨、“保”的責任更重大。“我們擁有35個工業大類,涉及167個工業中類、489個工業小類,400多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00萬個市場主體,可謂錯落有致、生機勃勃的茂密森林。”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介紹,圍繞做強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配置資金鏈、部署服務鏈、謀劃替代鏈、拓展柔性鏈,蘇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就是守住經濟發展生命線。”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分析認為,疫情蔓延悄然改變全球經濟格局與走勢,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既是當前應對風險挑戰的關鍵之舉,更是長遠贏得發展主動的必然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坦言,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首先要穩住龍頭企業。疫情發生后,悅達集團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復工復產,4月汽車銷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調研發現,超過一半的江蘇百強民營企業深度布局海外市場。數據顯示,去年江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增長26.15%。作為全國紡織行業龍頭企業,陽光集團快速復工復產,為全國乃至全球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化創新引領,精準補鏈延鏈強鏈 統籌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一個系統工程。來自經濟界、科技界的代表委員認為,對關鍵產業、關鍵環節和關鍵企業,要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和區域化;對一般產業、環節和企業,要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 “化危為機、危中尋機,只有在一條條產業鏈、供應鏈中尋找整合、重塑的新路子,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在產業鏈上完善創新平臺、推動創新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 王秦表示,將堅持自主創新與開發合作相結合,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 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還需強化“全產業鏈”系統意識。“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要增強協同性,建立互鑒互補機制。”朱曉進建議,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加強引導、加大扶持,鼓勵新建企業和企業轉型瞄準產業鏈的空缺環節和短板弱項,尋求差異化發展,精準做好補鏈、延鏈、強鏈工作。 加大開放合作,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當前,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既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也要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代表委員們建議,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開放合作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常州新基建基礎良好,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三張網”優勢明顯,擁有一批骨干龍頭企業,為穩定做強產業鏈供應鏈提供重要契機。“以智能制造為方向,加強新基建項目招引建設,突出制造裝備數字化換代、生產車間智能化升級、工廠企業網絡化發展,建好工業和能源互聯網,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賦能提效。”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表示。 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將極大地豐富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都與交通領域有著密切關系。”全國人大代表、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介紹,我省正在系統謀劃5G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在車路協同、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精準執法等方面積極試點,激發新消費需求,推動產業升級。 穩住產業鏈供應鏈,還必須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全方位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全球化資源配置,更能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陳麗芬建議,加大新興市場拓展力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互利共贏的供應鏈產業鏈合作體系。比如,建立跨境電商平臺,完善海外倉服務,助力企業擴大出口,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王夢然 黃 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