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盡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 緩解長江航運瓶頸
2020-05-26
來源:央廣網 瀏覽次數:
大中小
|
央廣網重慶5月25日消息(記者吳新偉)三峽船閘常態化擁堵成為制約長江上游水運發展的瓶頸。記者從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獲悉,近日,重慶代表團10位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盡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緩解長江航運瓶頸的建議》。 該建議認為,長江水運對促進長江上游川渝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川渝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由于受三峽船閘常態化擁堵的限制,水運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降低。三峽船閘已連續9年超負荷運行,2019年三峽船閘在沒停航檢修的情況下,船舶平均待閘時間達到了83.3小時,是三年前的近兩倍。擁堵也造成船舶運營成本大幅上升,使得水運運輸行業營運成本增加約20-30億元。 建議認為,目前有關鐵路部門研究提出的鐵路分流和翻壩轉運措施只能解決通道問題,不能解決低成本運輸的問題。據初步估算,采用鐵路分流和鐵路翻壩的方案,與水運直達相比,每年將增加運輸和翻壩等物流費用共計約65億元,即使財政補貼50%,鐵路運價仍明顯高于水運運價。另外,財政每年補貼30億元,15年的補貼總費用也將達到500億元左右,與三峽新通道和葛洲壩船閘擴能工程的總費用相當。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對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開展多次論證,國家發改委已完成項目建議書審查并上報國務院,項目工程建設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建設必要性也得到相關部門、專家的認可。2019年,“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作為抓緊推進前期工作的重大項目寫入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上述建議提出,鑒于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需要8年多時間,建議國家抓緊決策,盡快批準“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立項,盡早啟動實施,緩解長江航運瓶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