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勤:“喚醒”農村“沉睡土地” 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
新華網南京5月25日電(王天翊)農村的發展,關鍵就在于土地。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溧陽市委書記、市長徐華勤近年來一直關注著如何“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多讓百姓得紅利。 徐華勤表示,在許多鄉村地區,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大量宅基地長期閑置。如何盤活和利用這些宅基地資源,是一項關乎鄉村振興和農民收入的重要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溧陽市委書記、市長徐華勤 據徐華勤介紹,溧陽市戴埠鎮李家園村曾是個典型的“空心村”。為盤活農房資源,該村村民潘建華成立“富民資產合作社”,與33家有意愿的農戶合作:農戶將閑置農房入股,由合作社統一設計成民宿并經營管理,每年向農戶支付床位租金和保底分紅。 合作社成立以來,年均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盈利250余萬元,農戶戶均分紅4.5萬元,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昔日“雀窩”變成“鳳巢”,成為當地喚醒農村“沉睡”土地資源,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典型案例。 “這種源自鄉村、惠及農民的‘草根創意’在溧陽還有很多,反映了群眾對釋放農村宅基地更大價值的集中期盼和普遍訴求。”徐華勤說。 他認為,雖然各地就宅基地制度改革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從實踐來看仍存在政策協調缺乏、配套機制不健全等現實問題,亟需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強化政策配套。 徐華勤建議,可以以縣域為單元,把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與村莊規劃調整、土地綜合治理、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結合起來。以有償為核心,全力實踐宅基地“三權”分置路徑。以平臺為載體,為宅基地“三權”分置暢通渠道,優化整合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不動產登記平臺,形成完善的宅基地權能流轉服務平臺和制度。 “希望通過上述辦法,能夠更加充分地探索和實踐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改革路徑,特別是在推動宅基地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自愿有償退出等方面進一步取得新突破!毙烊A勤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