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老舊小區“急難愁盼”既要面子新更要里子實
|
5月7日,南京市正式啟動梅鋼片區51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整治工程。在今年南京列入整治名單的68個老舊小區中,梅鋼片區體量最大。這里年代最早的建筑距今已有50年,外立面出新、處理基層防水、修復屋面破損、完善隔熱防水功能、增設排水設施等,無不是這一帶居民的“急難愁盼”。 隨著城市發展由增量步入存量時代,這些受限于當時建設條件,規劃不足、布局雜亂、配套不全的老舊小區,正迎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今年全國老舊小區改造量比去年增加一倍。我省今年省定50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總量,也比上年多出近200個。 梳肌理,攻堅看不見的“痛點” 76歲的梅鋼老職工丁偉住在梅清苑小區近30年,和小區一起步入“老齡”。去年附近小區改造,他十分關注:“剛開始大家存疑,會不會又是拿涂料刷刷、搞搞面子工程?后來馬路、排水、屋頂防水等都做了,我們看在眼里,惦記在心里,盼望自家小區也能趕緊改造。” 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滯后于社會發展,是很多老舊小區的通病。下雨漏水、排水不暢、環境雜亂……這些基礎功能不足,會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南京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童聲龍說,10多年前進行的小區改造,整治費用標準每平方米只有10元至50元,只能簡單刷刷外墻涂料。現在,不含二次改水、水電氣管網改造等費用,南京整治費用標準基本在每平方米300元。“這輪整治堅持雪中送炭和問題導向,不局限于‘給建筑穿衣戴帽’的簡單化改造,而是以滿足群眾基本居住需求為核心,堅持功能為先,改善老舊小區的內部肌理。” 老舊小區要改成什么樣?我省出臺的改造意見中歸納了“十有十無”標準,明確了20項內容,比如:要有整潔小區環境、有規范停車場、有安全供水供氣、有安防設施設備,無違章搭建、無亂拉電線、無屋面滲漏、無排水不暢,等等。而且,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拓展環境整治和功能提升的內容。 南通市崇川區今年將老舊小區整治經費標準提升一倍,增加到每平方米400元。外墻面涂料使用更加美觀耐久的真石漆,水泥磚換成陶土磚,水泥路牙換成石材路牙,管線入地、平改坡屋頂、雨污分流更加徹底。 破難點、除痛點、疏堵點,南京排出拆除違建、整修房屋、疏通管道、整治道路、景觀綠化、方便停車、安防技防、線路序化、適老改造等16大類72個子項整治“菜單”,其中,11大類為基本項目,5大類為升級內容,讓有條件的小區居民因地制宜“點菜”。 治頑疾,清“飛線”補安防 電動車停在樓下,一根“飛線”從樓上掛下來為它充電——這是老舊小區里常見的場景,由此引發的火災也時有耳聞。 徐州泉山區蘇堤小區已經“20多歲”了,小區里有16棟居民樓,720多戶居民, “飛線充電”很常見。“我們清點過,一棟樓最多時有50多根飛線,密密麻麻,凌亂不堪,看著實在讓人擔心。”泉山區永安街道蘇園社區黨委書記張玉華說。小區改造時新裝了6組充電樁,有69個充電位,“飛線充電”現象基本消除。 一旦小區功能缺失,安全隱患就會越來越多:電線、網線像蜘蛛網一樣東拉西扯,單元防盜門年久失修無法使用,監控設施不足,物品失竊、車輛被撬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讓居民缺乏安全感,完善安防迫在眉睫。 蘇州市姑蘇區三元二村整治交通安防時,建起7個非機動車停車庫,基本滿足了小區居民的停放需求。車庫實施智能刷卡充電,1塊錢充兩小時,充滿自動斷電,大大降低了發生火災的風險,里邊煙霧報警器、消防噴淋等設施都配備到位。 姑蘇區圍繞拆違治亂、交通序化、停車增量、環境美化、安防升級、管理提升六方面,對老舊小區進行交通安防整治改造。記者在現場看到,車庫一側原先用來住人的小屋,已改為小區公共衛生間。小區所有路口、每棟單元樓前都安裝了監控,在社區綜合管理站大屏上顯示實時情況,居民遇到什么問題也可以到社區申請調看監控。3年前,姑蘇區里河新村居民楊全梅的電瓶車在小區丟失,無處可找,只能自認倒霉。“現在不怕再發生類似問題了,小區實現了視頻監控全覆蓋,防盜門重修了,路寬了,停車位也有了,能修的都修了,改造很到位。”她滿意地說。 筑牢安全防線,要補歷史“欠賬”,深入梳理小區內部肌理,這個“大動作”推進起來并不容易。姑蘇區城管委副主任倪俊告訴記者,僅弱電管線梳理一項,就需要協調多家單位多層級部門協作。 “摳”車位,拆違改綠找空間 停車難也是老舊小區一大頑疾。今年我省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以上。在原本就空間不足的老舊小區如何“摳”出停車位,考驗著各地智慧。 每到夜晚,泰州市鵬欣麗都小區干道上總是停滿車,還有很多車因無處可停,直接停在綠化帶上。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后,小區從20號樓北側的一條綠化帶上“摳”車位,保留大樹,把小型綠化改造成生態停車位,這一下就增加了30多個車位。 姑蘇區把小區的交通安防與公安的交通規劃相整合,通過車位改造、道路改造、技防設施的升級、不合理綠化的調整,打通小區的機動車微循環,這樣既滿足百姓需求,又解決了小區里隨意停車、破壞綠化、堵塞消防通道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管怎么改,小區的樹木一棵都不少,對有的樹會做必要的移位。”倪俊說。 走進姑蘇區三元二村,只見兩棵大樹之間見縫插針地鋪設了植草磚,設置一個停車位,有的單元樓前綠化一分為二,嵌入一個停車位,部分違建拆除地安排上車位,在保證消防通道暢通基礎上,拓寬的道路上劃設了停車位……就這樣一點一點“摳”出了665個停車位。“現在小區沒有亂停車現象了,車位多了,我女兒開車回來就方便地停在家門口。”居民吳文英說。 南京不少老舊小區也在“摳”車位。去年完成整治的世紀苑小區,通過在小區原有部分裸地上增設停車位,在宅間綠地增設嵌入式生態車位,將原來的斜線車位改為直角車位,滿足4米消防車道基礎上劃設路邊停車位等方法,新增了100個停車位。自2016年啟動此輪老舊小區整治以來,南京已累計增加1萬余個停車位。 “從根除困擾居民多年的小區‘老大難’問題出發,地上地下統籌,里子面子并重,南京整治后的老舊小區基本達到路平、燈亮、水暢、便捷、有序、景美等標準,小區房價也得到顯著提升。”童聲龍說,到今年底,南京將基本完成主城六區2000年以前建成、尚未整治的非商品房老舊小區整治。(白 雪 劉玉琴 陳雨薇 王曉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