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攀高峰號角響亮再出發 江蘇建設文化強省
|
文化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息息相關。近年來,江蘇文化強省建設目標由“三強兩高”豐富提升為“三強三高”。當前,江蘇文化界正處于一片繁忙的復工狀態,藝術工作者們正精神抖擻地行進在攀登新高峰的征程中。更多的文藝精品涌現,更多的群眾文化活動共享,更豐富的文化大餐陪伴,一幅百姓文化生活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風雨同舟 文藝蘇軍再奏戰疫強音 “經歷過更知道天高地廣,付出過更熱愛春風陽光,心貼心手挽手意志如鋼,相信中國一定強!” 5月15日下午,伴隨著《中國一定強》的旋律,“逆行者之歌”江蘇省致敬白衣勇士慰問演出在江蘇大劇院落下帷幕。 英雄凱旋,江蘇文藝工作者用心用情推出了沉甸甸的獻禮之作。“致敬江蘇援鄂白衣勇士”書畫創作贈送活動,除了向重點承擔支援湖北戰疫任務和省內定點醫療救治任務的7家醫院捐贈70幅作品外,還于4月16日舉行捐贈儀式,向江蘇每一位援鄂醫務工作者贈送一幅由江蘇書畫家精心創作的作品,向歸來的英雄致以最崇高敬意。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疫情發生以來,江蘇文藝界積極作為,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文字、用畫筆、用歌聲等多種方式,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吹響號角、提振信心、匯聚力量。全省相繼推出歌曲、詩朗誦、戲歌、曲藝、美術、書法、攝影、詩歌、散文、網絡短視頻等作品4萬余件。歌曲《迎向春光》《冰融雪消又一春》、昆曲套曲《眷江城》【九轉貨郎兒】、滑稽戲系列短劇《奐生防疫廳》、蘇州評彈《出征》、揚州評話系列抗疫短劇等一大批作品,均讓人印象深刻,為疫情防控貢獻了江蘇文藝的力量。 過去的一年,是江蘇向著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發起沖刺的一年。2019紫金文化藝術節中,二十余臺江蘇優秀新創劇目亮相,既有昆劇《梅蘭芳·當年梅郎》、越劇《烏衣巷》、揚劇《鑒真》等歷史題材,也有錫劇《董存瑞》等革命題材,還有淮劇《小城》《村里來了花喜鵲》等現實題材。紅色精神、英雄事跡、時代楷模、最美人物等江蘇大地涌現出的一個個閃光亮點,濃縮為舞臺上一個個感人的藝術形象,記錄時代,直抵人心。 這一年,江蘇文藝創作碩果累累。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歌曲《藍天下》、圖書《因為爸爸》等5部文藝精品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 “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品數量和排名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蘇劇《國鼎魂》獲“文華大獎”,單雯憑昆曲《牡丹亭》名列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江蘇獲提名獎、進京和入展作品281件,位列全國第一方陣;2019年,江蘇原創歌劇《周恩來》首演,歌劇《鑒真東渡》《拉貝日記》巡演歐洲、美國舞臺,驚艷世界……一幕幕鮮亮記憶由此定格。 構筑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更關鍵的是打造出精品、出人才、出影響的文藝生態體系。2019年,江蘇制定出臺《構筑文藝精品創作高地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名師帶徒計劃,文藝名家晉京展演,文藝界“明德行動”,紫金文藝英才、文藝優青評選等一系列舉措,努力建成一支以紫金文化名家為引領、紫金文化英才為中堅、紫金文化優青為支撐的高質量江蘇人才隊伍。而紫金文化藝術節、紫金京昆群英會、紫金合唱節、紫金文創大賽等一系列“紫金文藝”品牌,則成為近年來江蘇文藝生長和鍛造精品的重要載體。 風景獨好 打造更鮮明文化標識 揚州,三灣公園,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在緊張施工中。很快,一艘巨船的形象將拔地而起,這艘“船”就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一個集非遺、藝術、劇院、影視、養生等為一體的文化片區呼之欲出。 5月12日,江蘇省政府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項債券,這是全國首只用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也是我省落實中央部署擴大有效投資、提振疫情下文旅產業發展信心的創新之舉。 吳韻漢風、水韻書香是江蘇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稟賦。當前,運河文化,正成為江蘇最具顯示度的文化標識、文化名片。江蘇正以系統化思維、創新性舉措,全力把江蘇段打造成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導段、示范段、樣板段。 除“運河文化”之外,“江南文化”同樣也是江蘇燦爛的文化符號,是長三角地區共同的精神家園。去年10月,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以“文脈傳承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和智力支持。 江蘇文脈源遠流長,綿延不輟。從2016年開始啟動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到今年已走到了第五個年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期中答卷”。今年“五一”前夕,作為《江蘇文庫》“書目編”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藝文志(增訂本)》由鳳凰出版社推出,收錄的作者達到了29617人,著作更是多達85309種,這里面凝聚著120多位專家學者多年的心血。 江蘇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挖掘紅色資源中蘊藏的精神富礦,江蘇大有可為。周恩來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淮海戰役精神等紅色精神,具有廣闊的挖掘空間。4月1日,“英雄心聲 催我前行——名家誦讀雨花英烈書信詩詞”系列短視頻正式在線上發布,陶澤如、侯勇等十位藝術家深情誦讀雨花英烈書信詩詞,紅色文化標識和品牌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浸潤文化 風雅生活更美好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文化的形態更加多元,不管你是沐浴書香、徜徉展覽,或者是線上云游文化,抑或是來一次釋放心靈的文化旅游、跳一場輕松歡快的廣場舞,多樣化的文化大餐,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閱讀,是最美的文化景觀,“書香江蘇”,以精品閱讀滋潤人心。2019年,江蘇省居民綜合閱讀率為90.16%,比上年提高0.23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時期達到90%的目標。圖書閱讀量和閱讀率均穩步上升,“書香江蘇”正蔚然成風。 去年10月,南京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被列入“文學之都”。今年“五一”期間,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3條文化主題線路:跟著考古游南京、跟著名著游南京、跟著非遺游南京。文化,因融入生活而愈加生動,百姓共同的精神家園充滿魅力。 “上萬觀眾進劇場,千萬觀眾在線上”。疫情期間,江蘇各大文化單位紛紛挖掘創新方式,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省演藝集團、江蘇有線、江蘇大劇院、南京博物院、省美術館等積極搭建網上云看戲、云影院、云展播、云展覽等平臺,各大文化場館“閉館不打烊”,線上文化陣地同樣精彩。 人民群眾在文化活動中既是主人翁,也是受益者。2019紫金文化藝術節,眾多名角大腕紛紛登臺獻藝。但不論劇目演出的規格有多高,都實行惠民低票價。去年,江蘇省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以文藝演出、文藝培訓講座、書畫攝影展覽、寫春聯送福字等形式,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為主題進行文藝志愿服務,全年共演出68場,數百名文藝志愿者進社區、鄉鎮、軍營、企業、校園,為數十萬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 “詩和遠方”,是百姓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手持一張卡,長三角所有景區暢玩,這在未來不是夢。出臺不久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提到,將依托運河、太湖、名城、名鎮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質的休閑度假旅游區和世界聞名的東方度假勝地,探索推出“暢游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等產品。將來,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和群眾文化場館也會實行區域聯動共享。身邊的文化將流動起來,人人浸潤其中,精神家園將更加美好。(顧星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