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與特殊教育高峰論壇在寧舉行
|
新華網南京5月16日電(趙雅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特殊教育帶來哪些沖擊和影響?如何在抗“疫”中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在第三十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由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與“中國殘聯-東南大學-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無障礙聯合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疫情“大考”與特殊教育高峰論壇,于5月16日上午在線下、線上同時開啟。 該論壇邀請多所高校的校長、專家學者,以及中殘聯、企業、特殊教育學校、公益助殘社會組織代表等,以疫情“大考”與特殊教育”為主題,聚焦國家對特殊教育的現實需求,分別從疫情“大考”中的特殊教育思考、疫情“大考”中的特殊教育支持、疫情“大考”中的特殊教育行動三個維度開展了高峰對話。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黨委書記俞鋒表示,線上教學對于特殊孩子來說,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終端設備調試、如何進行互動、如何保證教學質量……“這次論壇,我們組織了很多大學的專家學者和普通的特殊教育學院的老師,大家共同商議,找到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俞鋒說。 “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就是一道難題,而特殊教育有其自身獨特性,教師要以新的網絡教學組織形式施以特殊教育課程,學生要在空中課堂學習特殊教育內容,特殊學生也增加了教育教學難度,這本身就是一道極具挑戰性的難題。”江蘇省家政學會特殊人群福祉與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史萬兵說。他在題為《疫情“大考”與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的報告中提出,為了應對疫情大考,需要從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經費投入保障、師資隊伍保障、技術支持保障等方面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疫情阻斷了傳統的特殊教育教學方式,代之于非面對面溝通的線上資源,這對于各類在認知、情感、智力、語言、社會發展等方面原本就存在障礙的特殊兒童來說,則又形成了一種新的“溝通”障礙。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變化,尤其是康復訓練的實施,都成為了疫情之下特殊教育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的難題。 專家學者們運用調查研究方法,提出應對策略。針對疫情防控背景下信息技術對特殊特殊教育的作用與影響,與會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許多新思路,如“數字時代的融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發展性障礙兒童居家生活技能干預的思考”“云端教學一個都不能少”“主動應對疫情的新特教線上教育分析”等。 活動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是改變殘疾人命運的根本途徑,是助殘脫貧的重要方式。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是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此次論壇的舉辦,將有助于形成特殊教育研究與實踐發展的新局面,為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和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提供決策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