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法院發布“民間借貸審判情況通報” 提示風險給出建議
|
央廣網廈門5月12日消息(記者陳庚 呂貝娜)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12日發布《2017-2019年民間借貸審判情況通報》,旨在提高公眾對民間借貸法律風險的自我防范意識,為推動轄區形成健康有序的營商環境提供更為有效的司法保障。 據統計,2017-2019年,廈門市思明區法院受理民間借貸案件數量始終處于高位運行態勢,每年均位列同期民商事案由之首。誠信訴訟意識欠缺,民間借貸行為逾越民事法律邊界、觸及刑事法律領域,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件逐漸增多,違法失范行為頻發是這類案件呈現出的一大特點。三年來該院審結的民間借貸案件中,當事人因存在違法失范行為而被依法處罰的達32人,其中虛假訴訟行為占比較大,占有52.38%。 廈門市思明區法院蓮前法庭副庭長林芳介紹說,民間借貸一直是虛假訴訟的重災區,虛假訴訟不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也干擾了正常的審判秩序,損害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他們曾經審理過一起親兄妹之間的借貸糾紛案,就很典型:“我們通過大數據的查詢,發現說妹妹也就是被告在除了本案之外,還涉及了其他眾多的案件,而且她都是被執行人,所以通過這個案件她就是要稀釋債權,所以我們最終認定他們是虛假訴訟。不僅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而且對于這兄妹兩個人都進行了處罰,各自罰款他們5萬元。我們是向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就是虛假訴訟,我們將會對這樣一個違法示范的行為進行處罰,嚴重的還會移送到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民間借貸案件中,涉眾型網絡貸款案件逐漸增多。網絡借貸以門檻低、放款快、周期短等優勢吸引大量年輕人。“90后”、“00后”的年輕群體成為網絡借貸市場的主力軍。其中部分“00后”大學生,由于缺乏理性消費觀念,不能自覺抵制校園貸的不良誘惑,陷入借貸及信用危機中。2017年思明法院受理的民間借貸案件中涉及校園貸案件13件,2018年為21件,2019年達到53件。 近年來,P2P網貸平臺頻頻“爆雷”,林芳也給出了建議:“經常這種P2P存在的問題,就是實際上它缺乏銀行的監管,對于資金沒有去托管,通過假標來進行融資,有可能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現實中這種P2P‘爆雷’,都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出現。投資的時候要注意審查平臺的資質,不要去碰龐氏的騙局,不要受高息的誘惑,然后投資,最終血本無歸。” 廈門市思明區法院這份《民間借貸審判情況通報》還建議,優化民間借貸糾紛的解決,還必須引入全社會各方積極力量,構建起一個司法引導、多方參與、訴訟與非訴訟解決相結合的民間融資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大格局,具體包括:推進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完善法律制度,從根本上填補市場監管空白;制定行業規范,從機制上打造自律監管體系;堅持快速聯動,從主體上推進涉刑案件處置;優化金融服務,從政策上改善民間融資環境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