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防疫經驗走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
|
2日下午,在國務院舉辦的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江蘇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和相關專家,就江蘇的防控經驗進行了介紹。截至目前江蘇省累計有631例本土確診病例,在救治過程中取得了患者“零死亡”、醫院“零感染”的非凡成績。 據江蘇省衛健委副主任周明浩介紹,江蘇主要圍繞著“快、早、嚴”這三個字下功夫、做文章。“快”主要體現在決策響應上。在發現第一例疑似病例以后,就及時停運了發往武漢的班車,隨后又迅速果斷地關閉了人員聚集的場所,取消了不必要的人員聚集活動,后面又全面停止了省際之間公路的客運班車。 “早”主要體現在病例的發現上。江蘇構筑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入境的口岸,采取向重點口岸派駐工作組、工作專班,有專車進行轉運,集中隔離。在交通“兩站一場”設置專用通道,對重點人員,包括入境的人員進行轉運和隔離。第二道防線就是社區和單位,單位的情況要及時向社區報告。采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模式,特別是采取了“四包一”的工作方式,就是一個社區民警、一個社區干部、一個醫務人員、一個網格員來共同管理服務一個重點對象。第三道防線是醫院加強了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監測,加強了不明原因肺炎、重癥肺炎和新冠肺炎的監測工作,特別是加強了發熱病人和住院病人、手術病人的核酸檢測,以盡早發現確診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或者無癥狀感染者。 “嚴”主要體現在人員的管理上。對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從發現第一例開始就作為病例對待,對其進行治療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的范圍判定上,在第一時間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發病或者采樣的前兩天作為判定,當然后期又把時間繼續往前推,以其航班信息、境外活動的情況來判定他的密切接觸者。 據介紹,江蘇省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達到100%,治愈患者的最高年齡達到97歲,而且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比例非常低。 周明浩說,江蘇在提高治愈率上,首先建立了專家分級診療體系,成立了省級專家組、片區專家組和市級專家組,實行的是劃區分片的分層管理模式。片區專家組每日都去巡診,市級專家組定點蹲守在定點收治醫院。 二是把所有的醫療資源,包括設備、人員集中在一線,給隔離病房配備足夠的物資、搶救藥品和設備。對每個患者通過多學科合作方式共同討論制定最適合治療方案。 此外,還建立了預警模型,組織臨床救治專家,根據臨床醫療信息,包括向危重癥轉化的危險因素,建立了預警模型,對每一位患者進行排查、篩查,及時發現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及早進行干預;還通過預警模型和每天的篩查,能夠有效地識別由早期轉化為重癥傾向的患者。 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境外輸入已經成為我國新增病例的主要來源。而江蘇外來人員多、外資企業多、對外交往多,防境外輸入面臨較大壓力。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公共衛生)組長、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武鳴介紹說,江蘇主要采取了三個方面舉措: 第一,及早研判部署。境外疫情發展的早期,對境外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實施健康管理。從2月26日開始,建立了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日報告制度,并且根據各個國家疫情變化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名單。從3月21日起,對所有入境人員實施集中醫學觀察,集中醫學觀察率達到100%。 第二,全程無縫銜接。除了省內采取入境就地醫學觀察等措施外,還向省外重點口岸抽調了297名專業技術骨干派駐,實現專車轉運分流和集中醫學觀察的全程無縫對接、閉環管理。 第三,部門聯動落細。3月16日起,對入境人員在開始醫學觀察和解除醫學觀察前進行兩次核酸檢測,并且聯合有關部門對3月1日后早期入境但沒有進行核酸檢測的人員進行補測。 另外,針對入境人員乘坐交通工具比較復雜的情況,衛健部門和交通、公安、民航、鐵路、海關、邊檢等部門協作,建立了密切接觸者快速追蹤排查機制,在判定入境人員為可疑病例的第一時間就啟動相關協查程序,確保密切接觸者追蹤快速、準確,并且對跨地區的密切接觸者信息及時向有關省份進行通報。有的時候密切接觸者還沒有到達最終目的地,當地就已接到通知,并做好準備。(仲崇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