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援鄂白衣戰士給大學生上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
穿上“戰袍”,他們是舍身忘我馳援湖北抗疫的白衣戰士;載譽歸來,他們登錄“云端”三尺講臺化身思政園丁。 “云”的這一邊是與抗疫相關的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一個個故事、一串串回憶;而在“云”的另一邊,是青年學生們帶著對抗疫英雄的崇拜,聆聽白衣戰士講述武漢抗疫故事。連日來,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們,利用“云課堂”,為江蘇學子帶來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英雄回憶,是一個個勵志故事 4月22日上午,在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網絡直播主會場,8000多名師生共同傾聽了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在湖北黃石抗疫的47天,我這輩子都難以忘懷。”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顧紅艷動情地開講。 “我從事呼吸內科診療工作已有25年,也是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這時候就應該沖在前面。”顧紅艷說,2月11日,她隨醫療隊到達湖北黃石大冶市中醫院后,就一直奮戰在一線。“每天,除了查房、診療,還要與院方協調溝通、開展病例分析、指導治療、完善診療流程和方案。我和同事一起,不僅高質量完成了醫療救助任務,還將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留在了大冶。” 4月20日,揚州大學護理學院為第一批返校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班會課,9位來自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的“最美逆行者”用視頻的形式帶領大家一起重返戰“疫”現場。1992年出生的李娟娟,是全組年紀最小的護士,被患者們親切地稱為“小可愛”。“我所在的重癥病區危重癥患者有35個,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有的甚至要切開氣管。”李娟娟介紹,“除了給患者穿刺、抽血、輸液、吸痰、翻身拍背,還要照顧所有患者的飲食起居,每日工作量極大。為了節約防護服,我工作前兩小時就不再喝水,全身心投入到患者護理工作中去。雖然辛苦,同時冒著風險,但是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 大年除夕夜義無反顧寫下的請戰書,白發蒼蒼老母親含淚的叮嚀,兩歲的依依寶寶和媽媽康復出院時的笑容……這一幕幕,都是顧紅艷和青年學子們分享的感人瞬間。一張張照片在屏幕上劃過,仿佛將大家帶到了那沒有硝煙的戰場。“作為一名00后,我們要從這次戰疫中汲取前行力量,努力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后也要像援鄂白衣戰士那樣,能夠擔負起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使命和擔當。”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大三學生翟穎說。 行動作證,中國青年是好樣的 “在馳援湖北抗疫的醫護人員中,有不少是比在座各位同學大不了幾歲的90后。他們夜以繼日、拼盡全力,與病毒戰斗、為生命站崗。”4月22日下午,在南通大學“開學第一課”上,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仲崇俊說,許多90后護士們遠離家鄉親人,在隔離病房里,既要進行一系列的專科護理操作,又要照顧患者的日常起居。由于身穿厚重的防護服,她們因反復出汗而口渴,甚至脫水,卻不能抿一口水,哪怕滋潤一下口唇。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 “醫學學子如何成為像抗疫英雄一樣的好醫生?”針對現場同學們的提問,仲崇俊勉勵學子們要不怕吃苦,不斷學習,掌握好過硬本領;要有責任擔當,有奉獻精神,能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將青春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聆聽完報告,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南通大學醫學院2018級臨床專業本科生季潔說,作為一名醫學生,要以抗“疫”英雄為榜樣,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練就一身過硬本領,日后可以像他們一樣以仁心仁術去造福人民。同學們還紛紛表示,要堅定信心,不負韶華,涵養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化作實際行動。 “奮斗是最美麗的青春誓言。我們將繼續凝練抗擊疫情中的思政元素,從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內涵和精髓,教育學生要心有大我、胸有大志、肩有大任,鼓勵學生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用實際行動詮釋年輕一代的責任與擔當。”揚州大學護理學院黨委書記劉佩健說。 抗擊疫情,是一本生動的教材 “在生命受到疫情威脅時,是什么支持您和所有醫護人員始終微笑面對,保持必勝的信念?”“是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重職業,救死扶傷的職業觀、價值觀!”4月22日下午,江蘇海洋大學學生返校后的第一堂思想政治課上,一場特殊的“云”對話在全校師生與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陽新縣分隊領隊、連云港市一院黨委書記李小民之間展開。 一個半小時的直播連線中,李小民講述援鄂46天的親身經歷。他說,防控疫情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戰勝疫情的信心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戰勝疫情的力量之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大的組織力、領導力是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的主要原因。 “抗擊疫情就是一本生動的教材,我們開學第一課就是要以此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馬建明說。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統一動員、統一行動抗擊疫情,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效。”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浦玉忠說,這場疫情防控戰中所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擔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寶貴的思政“教材”。(王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