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長興發現罕見西漢獨木棺 將進行浙江省首例實驗室考古
|
央廣網湖州4月21日消息(記者陳瑜艷 謝夢潔 通訊員郭威)4月20日,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公布重要考古發掘成果:在長興太湖圖影旅游度假區龍之夢樂園項目的工地現場,即長興縣碧巖土墩墓葬群,發現一處保存相當完整的西漢時期獨木棺,為世人研究漢代喪葬習俗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據介紹,該墓葬編號為D174M4。D174是一座相對較大的土墩,考古人員發現分兩排排列整齊的土坑漢墓共10座。M4是該土墩上最大的墓葬。墓葬東西長4.7米,南北寬4.8米,深2.9米;斜坡墓道長6.4米,寬2.35~2.75米。木槨長3.4米,寬3.2米;三邊厚木槨板,殘存有0.3米高;槨底板厚約0.2米,槨底板下有枕木保存。墓內為三棺合葬,保存較好的獨木棺長2.4米,最寬有0.8米。
整體墓葬群(央廣網發 圖片由長興縣博物館提供) 獨木棺最大的特點就是棺槨用獨木打造而成,整身看不見榫卯結構,該墓葬中最左邊的獨木棺還留存有部分棺蓋,獨木的紋理清晰可見,且沒有被盜掘過的痕跡。棺槨一旁,肉眼可見一件瓿、一件甑、一件罍和兩件銅鏡。
D174M4的近景(央廣網發 圖片由長興縣博物館提供) 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軍介紹,長興屬江南地區,氣候較為濕潤,土壤偏酸性,像這樣經歷2000多年仍保存如此完整的獨木棺,實屬不易,十分罕見。“從墓葬等級和規格來看,這座墓葬應該是比較殷實的大戶人家的墓葬,一般三棺合葬多是一名男主人加上兩名女主人,目前還不能斷定哪個獨木棺是男主人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墓葬里的銅鏡(央廣網發 圖片由長興縣博物館提供) 而更讓徐軍一行人激動的是,此次發現的獨木棺不光采用傳統的田野考古形式,還將在不久后被送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建成的考古實驗室,進行浙江省首例實驗室考古,以便獲取更多考古信息。 該考古實驗室是一座配備相關發掘設備、檢測設備和保護設備的科研基地。這種實驗室考古的方式是指將棺槨及周邊回填土體一起套箱提取,通過科學“打包”的形式遷移至室內,在創造的安全技術條件和良好環境中進行發掘清理和研究,這樣做能最大限度并有效保存、還原墓葬原始狀態信息,達到文物安全保護、發掘完整最大化的目的。“常規的田野考古發掘,一些出土文物離開原有的埋藏環境后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如果是實驗室考古,將不受環境的影響,能夠做到充分精細化。”徐軍介紹。
考古隊員在測量墓葬(央廣網發 圖片由長興縣博物館提供) 對于長興發掘出的D174M4將成為浙江首次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完成的實驗室考古案例,縣博物館館長應征表示非常期待,“這也是今后考古的發展趨勢,我們能提供第一個讓研究所‘大展身手’的項目,十分榮幸。” 2016年3月1日,為配合太湖龍之夢樂園項目的開發建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長興縣博物館在長興縣碧巖土墩墓葬群展開考古調查和發掘。從開始勘探至今,已歷時4年多,共發掘土墩176個,發掘墓葬900多座。其中漢墓有720多座,出土器物9000余件。據了解,在此次發掘出的D174M4旁,徐軍一行人還發現了另一個比較特殊的西漢時期的土坑墓,同樣是三棺合葬,但它的槨底板是地磚鋪成的,是土坑墓向磚槨墓過渡的一個新的墓葬形式,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