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出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標準
|
央廣網銀川4月16日消息(記者徐升)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了解到,近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聯合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聯合發布了《寧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5月28日起正式實施。 《排放標準》根據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工作方案》中“分類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標準”的要求,對原有的《寧夏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修訂形成的。新標準進一步明確了適用范圍,提高了標準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分區分級、寬嚴相濟、回用優先、注重實效、便于監管”的原則,對保障飲用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修訂后的《排放標準》,對“農村生活污水”做出新定義,即農村生活污水是指農村居民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沖廁、洗滌、洗浴和廚房排水等,不包括工業廢水、屠宰廢水和畜禽養殖廢水。 《排放標準》還提出,在法律法規禁止排放的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排污口;對人口規模較大、集聚程度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應開展生活污水的集中式收集,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回用;對人口規模較小、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貌復雜以及出水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農業用途的村莊,應采用分散式處理設施處理后達標排放或回用;農村醫療機構污水達到國標后的預處理標準后,可納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再處理并達標排放;提供餐飲服務的農村旅游項目的生活污水、家庭農副產品加工廢水需經適當預處理,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進水水質與水量要求后可納入處理,也可按《排放標準》要求自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近年來,寧夏以“廁所革命”為突破口建設美麗鄉村,將農村改廁與污水治理相結合,對靠近城鎮的村莊,建設完整下水道式廁所;對居住集中的村莊,先建管網后建廁所,主推室內水沖式廁所;對居住分散的村莊,建設三格化糞池式廁所。2019年寧夏新建農村衛生戶廁11.8萬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