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以創新轉型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蘇州自貿片區建設跑出新速度
聚焦開放創新、放大示范效應、提升高地水平,把自貿片區打造成“蘇州標志”“蘇州引擎”…正值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的第二個百日,蘇州自貿片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為下一步的發展定下了任務書。 制度創新是硬實力,營商環境就是軟實力。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目標,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國際化創新高地、高端化產業高地、現代化治理高地,近期,蘇州自貿片區圍繞人才引育、產業生態、企業服務等不斷展開新探索,“一號工程”在新的一年已然跑出了新速度。 伴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一幅投資更自由、金融更開放、貿易更便利、物流更快捷、創新更活躍、人才更充沛、辦事更高效、空間更廣闊的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
人才專項獎勵夯實創新“金字塔” 七個多月前,在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掛牌儀式上,蔣燕敏代表賽諾菲生物醫學有限公司領到了蘇州自貿片區的“001”號營業執照,這是世界500強、全球領先的醫藥健康企業法國賽諾菲集團首次將發展觸角落在蘇州,她笑稱這就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賽諾菲在蘇州自貿片區布局的是繼法國、德國和美國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研發中心。談到為何選擇蘇州工業園區時,蔣燕敏堅定地說:“因為這里有優質的創新環境。”
在創新環境中,人才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近日,為進一步加快集聚國際高端和急需人才,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蘇州自貿片區高質量發展,《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高端和急需人才獎勵計劃操作辦法》正式發布。
蘇州自貿片區人才新政對標國際慣例及國內最優政策,瞄準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參照個人薪酬按比例給予重獎,最高每年可達100萬元,使人才的貢獻與回報匹配、薪資與國際接軌。 此外,新政還將覆蓋面擴大到各級領軍人才和前沿科技領域關鍵技術骨干,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領域新引進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級職稱的緊缺人才,符合條件的人才可按照個人薪酬的5%至20%獲得最高每年100萬元的獎勵。 用重磅政策凝聚人才,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強引擎,蘇州工業園區緊緊抓住自貿區建設這個“一號工程”,不斷完善人才服務體系,讓高端人才在這里感受到最高效率、最優環節、最優溫度的服務,為自貿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夯實“智力”基礎。 制度創新“助跑”產業生態優化 “昨天在線上提交相關材料貸款,今天就到賬了沒想到這么快!” 3月下旬,園區跨境電商進口企業蘇州易康萌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關助融”項目的專項貸款,宣告了“關助融”項目正式推出線上服務功能。 “關助融”是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掛牌成立后的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將海關信用信息納入“蘇州市小微企業征信體系試驗區”范疇,融入地方征信體系,同時引入公共服務資源,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已有36家企業完成授信,授信金額達26.8億元。 隨著申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關助融”項目不斷升級服務便捷度,實現了企業“指尖”操作,后臺申請“秒批”。
同樣作為蘇州自貿片區首批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的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也于近日“加碼”。 《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的出臺,有效解決了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面臨“無醫療器械注冊證進口難”的難題,從“生命源頭”支持企業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春節前,園區企業久心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收到了來自國外的20片兒童電極片,用于正在研發的第二代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產品。“2018年,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AED獲批上市,打破了這一領域的進口壟斷,隨即就啟動了加入兒童模式的第二代產品研發,卻遇到了現實的堵點——國內沒有成熟的兒童電極片產品,國外的產品如果在國內沒有注冊就進不來。” 正當企業一籌莫展時,蘇州自貿片區推出的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舉措解了“燃眉之急”。至今,已有像久心這樣的6家醫療器械生產研發企業因這一創新舉措受益。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與身俱來的使命,更是企業真切感受到自貿區紅利的重要觸角。 蘇州自貿片區的各項惠企利企政策都堅持“頂天立地”,既統籌頂層設計,也緊盯企業需求、瞄準發展瓶頸,目前已形成3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全省首創18項。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的實施,推動著蘇州自貿片區營商環境邁上新臺階。 線上線下 暢通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線上”分享前沿智慧,“線下”探討創新路徑。蘇州自貿片區通過“零距離”分享交流活動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一周前,由蘇州自貿片區管委會主辦的“自貿會客廳”首期活動精彩亮相,來自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圍繞離岸貿易進行專題分享,30余家跨國公司、民營企業和銀行代表現場踴躍互動,為推動蘇州自貿片區開展離岸貿易及蘇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展開“頭腦風暴”。
康美包是全球領先的無菌食品飲料紙盒包裝及灌裝系統供應商,自2004年設立第一家生產基地后緊緊扎根園區發展。“以前我們以國內市場為主,但隨著亞太技術中心的發展和亞太三廠的開建,公司需要逐漸擴大對外貿易。” 活動現場,康美包(蘇州)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陳敏華說:“我們一直都非常關注蘇州自貿片區各項政策的落地,今天這樣的活動形式非常高效,不僅可以聽到專家的有益建議,也能向政府部門直接反應訴求,我們本來是帶了問題過來的,現在收獲滿滿。”
蘇州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站在企業的角度談創新,于去年成功舉辦第一屆“自貿區開放創新論壇”。 為進一步加強自貿區內企業、智庫專家與各部門聯系交流,助力各類主體共享自貿區制度創新紅利,今年起“自貿區開放創新論壇”通過線上“自貿直播間”和線下“自貿會客廳”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將打造成為蘇州自貿片區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分享智慧、協同創新的平臺,助力園區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創新資源,引進來,也留得住靠的是優質的營商環境。
截至2月底,蘇州自貿片區新增內資企業注冊資本200.74億元、合同外資9.3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45億美元,新增備案境外投資機構29個、中方實際境外投資額1.43億美元,各項指標在全國新設自貿區中名列前茅。 畢馬威權威評估顯示,蘇州自貿片區營商環境模擬國際排名第27名,另外園區還實現國家經開區綜合評價四連冠,榮登“2019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園區”榜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