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暖心、舒心、貼心、愛心!宿遷讓文明之花綻放“心”間
宿遷網訊 內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宿遷市宿城區在文明城市建設中注重從“心”開始,從解決群眾實際需求入手,通過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及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贏得廣大干群對文明城市建設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顯著成效。
暖心:車讓人,讓出平安;人讓車,讓出文明 3月30日,宿遷市區洪澤湖路府苑小區南門的斑馬線附近,車輛來回穿梭,但斑馬線上一有行人通過,車輛紛紛減速禮讓。家住府苑小區的朱先生告訴筆者,他有騎車出行的習慣,每天都要經過這條斑馬線,每次通過這條斑馬線他都下車推行,快速通過。“別人禮讓,我們行人不能無禮,我們也要快速通過,讓過往車主感受禮讓后我們對他的回饋。”朱先生說。 近年來,隨著車輛增多,宿遷市區一些道路上一度出現了人車爭相通過、互不禮讓的情況。宿遷市宿城區文明辦聯合市、區相關部門扎實推進“文明交通”工程,通過開展“行車禮讓進家庭”等宣教活動,逐步讓行車文明禮讓成為大家的共識。現如今“車讓人、人快走”已成為宿遷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舒心:小區環境好了,居民笑了 小區環境的好壞對廣大居民有著直接影響。近幾年來,宿遷市宿城區加大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努力為居民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3月31日,新園小區二期入口處的休閑亭內,幾位老人正在拉家常。75歲的王華章老人已在這個小區住了10多年了,談到現在的小區環境、小區秩序,老人贊不絕口。“現在我們這個小區可漂亮了,環境可好了,我們老百姓的素質也都提高了,沒人再像過去那樣隨手扔垃圾了,整體環境和過去比是一個天一個地呀!”王華章老人自豪地說。新園小區二期建于2000年,現有住戶234戶,入住人口809人,是宿遷市區較早建設的居民小區之一。為徹底改變小區臟亂面貌,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先后累計投入630萬元,硬化道路、改造雨污管網。同時配置居家養老用房80平方米,以家風家訓、傳統美德、鄰里和睦等為主題,繪制文化墻650米,創作樓道文化墻1800平方米。 近幾年來,宿遷市宿城區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累計投入資金4.5億元,完成47個老舊小區改造,99個住宅小區物業整治提升,35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新建停車位9460個,拓寬和修復道路19.3萬平方米,雨污管網改造整治4.3萬余米,補植綠化21.2萬平方米,內外墻粉刷出新約67萬平方米,完成屋面修復約7.1萬平方米,新增路燈4300盞,新增監控探頭約2700個,惠及75596戶家庭。
貼心:打造民生工程,共建惠民之城 民生工程關乎民心。近兩年來,宿遷市宿城區圍繞廣大群眾的所需所盼抓好民生工程的落實,贏得了群眾的認可。3月31日,在宿遷市宿城區文體中心內的圖書館,宿遷市民王先生正在辦理借閱手續,他告訴筆者,過去宿遷宿城新區一直沒有圖書館,借閱圖書要到宿遷市區,很不方便。現在宿遷宿城新區文體中心建成開放了,無論是借書、健身等都方便了,讓新區居民閑暇時間有了好去處,政府給老百姓實實在在辦了件好事。 僅2019年,宿遷市宿城區圍繞城市更加繁榮宜居這一目標要求,大力實施總投資170億元的43項中心城市重點工程項目,全力推進馬陵河西側、八一路南側等20個地塊棚改征收,1.4萬余名群眾喜遷新居。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中糧鳳巢農產品智慧廣場啟動建設,關口城市之家、魏井鄰里中心交付使用,新增停車泊位1105個,新建改建二類以上公廁30座。區文體中心入駐各類文體機構20余家,成為群眾休閑娛樂好去處。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2019民生支出達28.9億元、增長18%。深入實施學校建設“三年攻堅計劃”,南師附中宿遷分校南校區啟動建設,項里學校、太湖路小學、蔡集小學分校主體封頂,機關幼兒園幸福園區投入使用。
愛心:講好“愛的故事”,讓“志愿紅”遍全城 近兩年來,全區通過典型選樹和加強志愿組織培育建設,積極營造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 講好“好人”故事,讓“好人”能量影響帶動身邊人。先后組織開展道德模范、社會和諧、鄉風文明4大類13小項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宿遷宿城“好人現象”不斷涌現。2019年,全區新增全國道德模范1人、中國好人2人、江蘇道德模范1人、江蘇省道德模范提名1人、江蘇好人4人。2019年9月5日,宿遷黃河水上志愿救援隊隊長王愛東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實現了宿遷建市以來全國道德模范重大典型零的突破。
加大志愿組織培育力度,讓“志愿紅”的正能量溫暖你我。近年來,宿遷市宿城區積極搭建“5+X”志愿服務體系,大力培育“城市螢火蟲”“鄰里微幫”等鄉土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隊伍達1500余支。2019年,全區各志愿組織先后開展“我們的節日”、移風易俗、關愛未成年人等系列主題志愿服務活動8000余場次;在第四屆江蘇省志交會上,宿遷市宿城區參賽的“我是你的眼”助殘志愿公益項目榮獲金獎。(張亞 陸云超) |





